5月30日,合川区太和镇石岭村,从五社的观景平台向下望去,一片桃林郁郁葱葱。这里是重庆新太祥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太祥合公司”)的黄桃种植基地,村民们前段时间刚完成黄桃的套袋工作,此时他们正在除草,为黄桃的上市开售做准备。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经过3年时间的打造,终于成了一片桃林。”新太祥合公司总经理查宏翔感慨。
2018年6月,查宏翔偶然得知合川太和镇正在大力引进产业业主,利用荒山荒地,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在经过实地考察后,查宏翔发现太和镇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黄桃,且在该镇亭子村已有一定的黄桃产业基础,培育出的黄桃品质高,深受市场欢迎。经过两个月的选址工作后,查宏翔最终将基地定址在石岭村五社,流转了300余亩土地,打造太和黄桃生态种植基地。
查宏翔流转的300余亩土地是一片荒山,漫山丛生的杂草让施工人员无法看清山势地形,导致挖掘机等大型农机不能作业。无奈之下,他只能请熟悉地形的村民徒步试探地形,又聘请了相关专家到现场绘制地图。一个月后,这片荒山的地形图终于绘制完成,挖掘机开始进场工作。由于地形复杂,原本一个月的工作量整整用了两倍的时间。
经过查宏翔团队的努力,2018年11月他们在这片荒山种下了第一批桃苗。到2019年1月,种植的桃苗已经达到2.8万余株。
“我们采用的是国内先进的主干密植法,将原本一亩30棵的栽种量提高到了每亩200株。利用先进的培育技术,可实现18个月挂果,每棵桃树的产量可以达到30斤。”查宏翔介绍,桃子的生产按绿色有机标准执行,全程采用人工除草,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基地所生产的黄桃已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重庆“巴味渝珍”授权农产品等认证。
在基地用工方面,查宏翔优先雇佣附近的村民到基地务工。粟学平是石岭村六社的脱贫户,是该地基务工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基地打工一个月能收入近2000元。除此之外,每年还能收入流转土地的租金和村集体分红的股金。
“目前,基地已带动近60名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包括10余名脱贫户。去年基地收入超过100万元,今年进入丰产期年预计产值将突破200万。”查宏翔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