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株水稻传扬着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一粒米承载着世界人民的生命愿望。
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增强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意识,2024年1月30日,长沙市天心区文庙坪小学2303班的孩子们顶着寒风冷雨,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开展以“穿越稻香,探寻一粒米的奇妙旅程”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展厅,从史前的野生转化栽培、先秦的火耕水稻、汉魏的直播稻、唐宋的精耕细作、明清的三熟制,再到近现代的品种改良,同学们了解了水稻从野生到栽培,从直接播种到秧苗移栽的过程。深切体会古代中国先民在农业种植上的智慧,也惊叹于如今农学的飞速发展。
在《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展厅,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看了水稻从一颗种子开始,经历播种育秧、成长分藥、孕穗开花、稻田管理、丰收在望、颗粒归仓直至加工成米饭及其他米制品的过程。同学们不由得忆起李绅的名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深深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接着,为了让同学们将一粒米与日常生活产生链接,讲解员老师的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饭团,香喷喷的米饭加入些许海苔碎,揉捏成团,一个个可爱的饭团就做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纷纷赞叹:今日的饭团真好吃。“其实不是今天的饭团更美味,而是你们的劳动最可贵。”讲解员老师不禁总结道。
秋收完后的稻田又能做什么呢?原来不辞辛苦的农民伯伯还会在自己的稻田里种上油菜。最后2303班的同学们在隆平博物馆的稻田里挖土、种苗,体验了一把种植的快乐。只见他们用笨拙的小手在田间挥舞着铁锹,挖出一个个小坑,一棵棵油菜从同学们的手上传递到了田间。看到自己栽种的一棵棵笔挺的油菜苗,同学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无限趣味。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万年的农耕文化,而且还深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可贵。袁隆平爷爷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相信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也如一粒“种子”,悄然地在同学们地心中生根发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