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气压升高,池塘养殖水环境得到改善,病害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走弱。但仍应关注以下疫病造成的危害。
一、病情预测
1.池塘养殖鱼类:有些水质较差的池塘易发生淡水鱼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同时应注意锦鲤疱疹病毒病、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等大宗淡水鱼病毒病的潜在危害。重点关注淡水、半咸水鱼类养殖区。
2.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类:易发生烂尾病、车轮虫病。重点关注海水工厂化鱼类养殖区。
3.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弧菌病。重点关注南美白对虾养殖区。
二、防治措施
1.养殖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①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②投喂免疫制剂,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抗病力。
③发病后,对发病池水和使用过的渔具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发病池水外排。
④严禁发病池鱼用于其它养殖、繁殖活动。
⑤对发病池塘进行严格监测,连续3年监测未出现阳性,方可恢复此类品种的养殖生产。
⑥患病毒病的养殖鱼类常继发细菌病,可投喂药饵可减少因继发细菌病造成的死亡。
2.养殖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尾病防治措施
①关注低氧池塘水体的改善,防止因缺氧诱发烂鳃病。
②防止因投喂过量引发肠炎病。
③关注富营养化池塘的定期消毒工作,减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④发病后,全池泼洒国标水环境消毒剂,内服国标抗菌渔药药饵。
3.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防治措施
①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②对虾发病后,用网具将病虾、弱虾捕出,减少疫病的传播。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