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份,内蒙古气温开始明显上升,但也不乏寒流的侵袭。5月内蒙古日均平均气温为17℃,其中最高平均气温24℃,最低平均气温10℃,温差达14℃。预测在五月份会有2~3次中等强度的寒潮袭击,届时寒潮引起的大风、降温、沙尘、降水天气对水产养殖造成危害,一般到下旬(5月20日左右)寒潮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趋于稳定。
由于气温逐步回升,池鱼已开口摄食,池塘因投饵、底质和水源情况会出现水质肥瘦差异大的现象,加上寒潮导致上下水层对流将底层有害物质和病害虫卵带到水体表层的情况,此季节应认真做好驯食和池塘底质、水质的维护稳定工作。
一、病情预测:
经统计分析近年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五月份应防控细菌性溃疡病,病毒病鲤浮肿病及寄生虫病斜管虫、车轮虫、孢子虫病等,还有小三毛金藻中毒症和气泡病等病害,重点防控近年在很多地区开始流行的越冬综合征(俗称“鱼瘟”)。
预测报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共5个品种。
二、防控措施:
内蒙古的养鱼池塘在5月下旬平均水温可达18℃以上,水产养殖动物开始摄食进入正常的养殖阶段,但会有因季节交换来自北方的寒潮侵袭造成水质变化不稳定,也是水产养殖动物受到的应激现象多发阶段。此间的鱼病防控工作应遵循“重水质、底质稳定,保健养护肠鳃”的原则,从改善和优化养殖底质和水环境、饲料中添加改善鱼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如免疫多糖、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等进行综合防控。
(一)预防措施:
1.水体消毒。每半月至二十天对水体消毒一次,以杀灭水中的病原菌,用以防治细菌性鱼病。为减少对鱼体的应激刺激,可以全池泼洒复合碘、蛋氨酸碘等和中草药复配的国标渔药消毒剂。
2.定期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进行生态预防。微生物的使用可以净化水质,促进有益藻类生长,改良养殖环境,减少病源微生物的滋生,从而达到防控疾病和有害藻类的目的。
3.定期对底质进行改良,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减少细菌性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4.在饲料中拌喂中草药(三黄散、利肝胆药物)和抗应激药物(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增强鱼类体质和免疫力。
5、对买卖苗种行为要严格按苗种产地检疫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在鱼病诊断中建议依托水产职业兽医师和官方兽医师的技术力量,选择适用对症的渔用药物进行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预防和治疗,并严格遵守施用剂量、施用时间和休药期的规定。
(二)治疗措施:
常规细菌性、寄生虫性及有害藻类引发的疾病的治疗,根据《国家标准渔药及其使用技术》,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号”、“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2号”,选择适用对症的渔用药物进行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预防和治疗,并严格遵守施用剂量、施用时间和休药期的规定。
针对病毒性鲤浮肿病和越冬综合征(俗称“鱼瘟”)的治疗,应首先做细致的鱼体病原体和水质指标检测,然后在分析病原体的基础上,根据检查出的病种的轻重缓急联合用药。
防治鲤浮肿病毒病应从改底调水稳定水环境入手;全池泼洒复合碘、蛋氨酸碘;用含VC、免疫多糖和蒲公英、黄芩等中草药提取物拌饵内服。
控制越冬综合征(俗称“鱼瘟”)的传播,可以全池泼洒生石灰(氧化钙),每亩·米用量15公斤,同时加泼食盐(每亩·米用量10公斤)和鲜大蒜汁(每亩·米鲜大蒜用量1公斤)有一定疗效。如用上面此法仍没能很好的控制住病情,建议用显微镜镜检查看鳃上有否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鱼瘟”发作期禁用化学类杀虫剂驱杀寄生虫,建议可以使用中草药类防治寄生虫性疾病的药物沿池塘边沿适量泼洒比较稳妥。
三、注意事项
1.养殖鱼池附近有鱼病发生时,应做好隔离,防止传入。
2.鱼池中的死鱼一定要及时捞出,出现病鱼和死鱼的情况要做无害化处理,发病池塘的水域进行封锁,避免交叉污染。
3.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一定要遵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发生了病毒性鱼病,严禁大量注换水;对一些需要换水的池塘,一定要注意检测水源水的水质指标是否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以防将理化指标有问题的污染水引入池塘。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