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8月份是夏季气温、水温最高阶段。鱼类在此阶段生长迅速,投饵量、代谢量最高,水体残饵、粪便剧增,导致水中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增加,在此情况下寄生虫、细菌等大量滋生,以及有害藻类暴发。鱼类在这种养殖密度高,水体环境差的情况下,如果监管不及时,极易发生缺氧浮头、泛塘等问题,也易引起寄生虫病、细菌病以及病毒病等的暴发。现将常见病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一、病情预测
(一)寄生虫病(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等):主要危害常见淡水鱼养殖品种,全省各地区均有发生,8月份发病率最高。如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寄生主要症状是鱼吃食差,晨起缺氧浮头,严重时鱼大量死亡,检查时鳃丝肿胀发白,黏液增多。如锚头鳋等寄生,病鱼身体红点,严重的体表充血掉鳞或溃烂。寄生虫病一般与细菌病同时发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细菌病暴发。
(二)细菌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主要危害淡水鱼养殖品种,最适水温为25-30℃。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传染和蔓延。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三)病毒病(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等):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病鱼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点状或块状充血,眼眶、口腔、鳃盖等部位,都可见充血的情况。高密度或高蛋白饲料饲养,都很容易引发草鱼出血病。该病严重影响草鱼产量。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鲤、锦鲤等鲤科鱼类。发病初期,池塘出现鲤鱼零星死亡,未见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部分养殖户误认为是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后出现大量死亡。当发现池塘进水口和浅水处有鲤鱼慢游时,就开始暴发死亡,鱼种塘发病2-3天死亡率可达80%以上,发病急,死亡量大,具有专一性,只危害鲤鱼和锦鲤。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池塘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调节水质或换水,定期用国标渔药含氯、含碘消毒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消毒,保持优良水质环境。定期检测鱼病以及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等。按时开增氧机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
2.加强巡塘,坚持每天巡塘,尤其夜间巡塘2次以上,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投喂正规厂家质量好的饲料,不喂过期料、变质料,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等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控制饲料投喂量,不过量投喂。定期在饵料台附近使用国标渔药消毒剂等改善摄食环境。
(二)治疗方法
1.寄生虫病(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等),购买并使用国标杀虫渔药,按寄生虫种类、发病特点选用渔药全池泼洒。间隔1-2天后,使用国标渔药含氯或含碘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消毒,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2.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等),发病养殖池应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或其它国标渔药含碘、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鱼病得到有效控制。可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粉(水产用)等药物拌饵投喂,同时使用中草药类拌饲投喂,再结合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控制水环境等方面用药。
3.病毒性疾病(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等),因病毒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设施、运输工具、养殖工具、养殖用水等进行消毒,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增加鱼体免疫力。对已经感染病毒品种,应立即进行隔离养殖;生产工具、运输工具严格消毒,死鱼深埋,不得随意乱弃;病鱼不准外运销售,按照相关程序报告疫情。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