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上海已入秋,气温进一步降低,水温昼夜温差加大,养殖水体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大部分水产养殖品种已达上市规格,即将出售。养殖场(户)更需密切关注养殖水环境变化情况,避免因水质突变造成养殖品种的浮头、泛塘和中毒等事故,保证养殖效益。
一、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草鱼、鲢、鳙、鲫和黄颡鱼等易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鲫、鳊和黄颡鱼等易感指环虫病、锚头鳋病和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二)南美白对虾:易发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和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奉贤、金山、青浦等南美白对虾主养区。
(三)河蟹:易发肠炎病及固着类纤毛虫等疾病,重点关注本市松江、崇明等河蟹主养区。
二、防治措施
(一)越冬期间管理:近年来春季鱼病高发,越冬期间管理对预防春季疾病尤为重要。越冬期间空置池塘要彻底清淤和消毒,完全杀灭敌害生物;养殖池塘适时提高越冬水位,水深最好保持1.8米以上;投喂优质饲料,加强越冬前营养,保证越冬期鱼体能量消耗,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减少越冬期拉网,防止因机械损伤引发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
(二)防治鱼类寄生虫疾病:发病池塘要根据不同养殖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特别是菊酯类抗寄生虫药要根据养殖品种谨慎使用,以免刺激病鱼,加重病情。
(三)防治河蟹疾病:十月份河蟹进入养殖后期,要注重饲料品质,保持充足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加强底质改良,及时清理腐败水草;多数河蟹在此时完成最后一次脱壳,养殖户应加强防逃措施,适时适量起捕上市,保证养殖效益。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