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邯郸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去年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省委经济系列政策,加快实施扩大投资、抓项目、稳生产、促消费等系列举措,全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其中,我市农业生产平稳有序、产能稳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粮袋子”装得足
公报显示,2022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78.5万亩,比上年增加7.2万亩,增长0.6%;粮食总产量542.9万吨,增长1.1%。其中,夏粮产量245.6万吨,增长0.3%;秋粮产量297.2万吨,增长1.7%。
“我市去年一年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实现稳产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王绪杰介绍,“其中,全市小麦收获面积525.5万亩,单产467.3公斤,总产245.6万吨,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省农业农村厅对在抗灾夺取夏粮丰收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给予了表扬。”
我市作为河北省的产粮大市,素有“北方粮仓”之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承担着重大责任。为此,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督导考核,全面推进粮食产业发展。通过强化粮食安全风险防控,优化区域布局、更新品种、落实综合增产技术,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的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运用。“近年来,在小麦生产上,主要推广了马兰1号、藁优2018、衡S29、婴泊700、师栾02-1等小麦品种,主要推广了强筋小麦绿色保优生产技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浅埋滴灌技术、黑龙港区冬
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主要病虫害全程一体化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王绪杰介绍,“玉米生产上,主要推广了冀农802、沃玉3号、农大372、万糯2000等玉米品种,推广了玉米高产节本
高效生产技术、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一控双提’绿色防控技术等。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 小小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手中为粮食种植发挥出大作用。“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察看苗情,对种植户合理喷洒调节剂和精准备肥进行指导。此外,我们还运用传感器对土壤温度、湿度进行监测,实地察看麦苗群体大小、持续跟踪苗情变化,及时指导种植户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叶松林是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该项技术研发推广的带头人。
“无人机传回来的数据能够及时反映在微信小程序里。”叶松林告诉记者,他们还配套开发出微信小程序,将不同土质、不同苗情的小麦管理“处方图”发送到农民手中,并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麦苗对症下药。
“我们将继续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王绪杰说。
“菜篮子”拎得稳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在永年区借马庄村秋景蔬菜育苗专业合作社育苗大棚内,一辆辆自动喷水车来回穿梭,棚内辣椒、西瓜、西红柿等蔬菜秧苗长势喜人。作为我市蔬菜种植大县(区),永年区是全市蔬菜种植的主力军。
“2022年,我市蔬菜生产稳定增长。蔬菜播种面积154.7万亩,比上年增长2.8%;总产量591.7万吨,增长3.4%。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2.1万亩,增长2.0%;产量175.1万吨,增长8.8%。设施蔬菜发展增长较快,成为我市蔬菜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处处长钟巍介绍。
以永年为例,近年来永年区多措并举,致力于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为‘永年蔬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永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国说。
为此,永年区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有机、现代优质”农业强区目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瞄准京津市场需求,整合项目资金向设施蔬菜和有机农业倾斜,高标准建设滏阳河百里蔬菜产业带和占地面积6.5万亩的设施叶菜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打造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设施叶菜生产基地和京津“菜篮子”主要供应基地。
“在滏阳河流域高效蔬菜产业带上,除了永年区,经开区、馆陶县、曲周县、鸡泽县也是重点发展县区。”根据钟巍介绍,滏阳河流域高效蔬菜产业带以发展拱棚叶菜、温室黄瓜、茄子和露地辛辣蔬菜等为主,建成华北最大的冬春拱棚叶菜生产基地,推动与夏季蔬菜茬口衔接,提升周年生产能力。同时,建设经开区叶菜、馆陶黄瓜、永年大蒜3个高标准示范园区,完成老旧设施优化改造0.2万余亩,以项目建设示范带动基地发展。做强曲周育苗产业园,培育永年区、馆陶县等集约化育苗基地,全市年育苗能力达到10亿株,新增5000余万株。
“去年,能够实现蔬菜种植稳定增长,也在于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春季生产两不误。”钟巍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搞好蔬菜技术服务,促进蔬菜生产,先后制发了《加强当前蔬菜生产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为24家蔬菜合作社和企业办理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为45个蔬菜运输车辆办理了应急通行证,切实保障了主城区居民蔬菜消费需求。同时,各县(市区)积极采取区域封闭、代管服务、闭环管理等措施,促进蔬菜产销,保障蔬菜稳产增收。
肉蛋奶产得多
“我市畜牧生产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处处长谢海栓对去年我市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解读。
根据公报显示,我市去年肉类(猪牛羊禽)总产量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猪肉产量34.9万吨,增长3.3%;牛肉产量3.6万吨,增长2.3%;羊肉产量4.8万吨,增长16.2%;禽肉产量11.0万吨,增长4.0%。2022年末,生猪存栏224.7万头,增长7.3%;牛存栏21.8万头,增长5.0%;羊存栏183.4万头,增长7.7%。禽蛋产量96.0万吨,增长3.6%;生牛奶总产量20.8万吨,增长10.2%。
“畜牧业各项指标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谢海栓表示,政策扶持、奶业振兴、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抓好畜禽种业提升等工作,成为保障我市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市各县(市、区)立足各自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以邱县为例,近年来,该县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打造带动面大、受益群众多的农业全链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邱县陈村乡以肉羊养殖、加工为主导产业,从事相关产业的农户达到900余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5%以上。乡内的河北康远清真食品公司拥有肉羊集中养殖场2家,吸纳养殖户160余户,肉羊年出栏规模达30万只,年产值达6亿元。
当下,邱县依托现有农业基础,通过“1+N”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牛羊养殖重点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深加工,提高其规模化及标准化水平,延长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并逐渐将牛羊养殖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整合,促进牛羊养殖产业向当地支柱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