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宅吉乡:深耕农业产业 绘就乡村“好丰景”
今年以来,开阳县宅吉乡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截至目前,该乡现有农业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65个,种植大户794个,涉农企业10家。
实施“沃土计划”,筑牢粮食高产根基。按照“三改”“四化”“六工程”持续推进保星村、三联村5000亩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沃土计划”项目建设,已通过市、县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目前宅吉乡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8200余亩;实现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机械化。同时,落实种粮补贴提高群众种植信心,今年共发放耕地补贴3914户,补贴面积44669.74亩,涉及资金219.12万元;共补贴购置微型耕耘机30台,共涉及补贴金额2.67万元;政府出资购买玉米保险26000亩、水稻保险4500亩、生猪保险1.2万头;发放油菜种子2000斤、大豆种子7200斤,农药9866包、有机肥26.6吨。
实施“+N”模式,耕地转型助农增收。从“一烟独奏”到“烟+N”和鸣,依托中烟基地的优势稳步扩大烤烟种植面积,今年种植烤烟4978亩,预计收购1.01万担,助农增收1700万元,稳住金叶子。实行“烟+N”模式,向空间和时间要产值,“麦套烟+油菜”2000亩,烟套红薯+蔬菜1000亩,既解决烟地需要轮作换地的问题,也解决高标准种粮的要求,同时增加群众收入。采取“稻+N”轮作模式,实现土地“二次丰收”。今年“稻+油”轮作3000余亩,“稻+蔬”轮作1000余亩,提高土地综合经济能力。
实施订单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新引进的蔬菜种植大户在堰塘村高标准农田种植蔬菜650亩,上半年已为市场提供蔬菜10195.795吨;成功盘活潘桐村简家湾香菇大棚,预计投入生产约10万棒食用菌,预期产量可达80吨左右;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外商”模式,发展“订单”香薯种植50亩。生猪养殖是宅吉乡促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全乡有大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共240余家,年生猪出栏量达8万余头。今年,投入资金1380万元建成宅吉乡首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最大生猪存栏量是4800头,年出栏量为9600头,年利润320多万元。目前,养殖场有生猪生产技术人员1名、工作人员4名,已购进7.5公斤以上生猪4200头。同时,该养殖场的建成带动乡内在建4家大型养殖场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宅吉乡现有肉牛存栏3000头、山羊存栏1800头;上半年家禽出栏7.7129万羽;上半年水产养殖产量2吨。
加大招商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引进投资商依托红薯深加工厂成立贵州孟华薯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红薯深加工淀粉年产量4800吨的完整生产流水线,形成“红薯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盘活保星榨油厂,形成“油菜籽加工”产业链,已实现了年榨油量3万斤,保星村菊花加工已有完整烘烤设备,实现菊花年加工产量40万斤;进一步支持贵州官腊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形成“生猪加工”产业链。扩大了陶黔爽辣椒制品厂建设规模,按照“联合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动员农户种植辣椒解决原料市场,公司进行辣椒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