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香四溢,遵义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千亩稻田如金色海洋般壮阔。田间地头,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紧锣密鼓抢收水稻。“今年我种了40亩水稻,预计亩产超1000斤,收入能有16万元左右。”贡米村村民母志才说。
这样的丰收景象,正是遵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遵义市持续在农业领域深耕细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巩固和提升。2024年,遵义农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农业提质增效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全市87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农产品加工总产值高达711亿元。同时,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集群化发展,辣椒、茶叶、中药材、红粱、蔬菜等种植面积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湄潭与凤冈的“百里茶香”特色带上,茶农们将一片片绿叶变成了致富“金叶”,湄潭连续五年稳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绥阳县的订单高粱基地则创新管理模式,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采收后立即轮作蔬菜,让沃土真正实现了“四季生金”。
乡村蝶变,焕发出新的活力。走进道真自治县洛龙镇鹰咀村,崭新的旅游步道串联起特色民居,家家户户的院坝干净整洁,这个新晋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了遵义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鲜活注脚。截至目前,遵义已完成2.3万余户厕所改造,培育15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它们如珍珠般散落山间,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让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2024年遵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77元,19.9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和珠海帮扶资金,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市375家示范家庭农场和311家农民合作社正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农民成为产业链上的受益者,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遵义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道路上加速奔跑,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