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通化市就业局努力探索农村就业脱贫新路子,四点发力,强化农村就业帮扶脱贫工作。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该局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8万人。建立帮扶台账,夯实转移就业基础。完善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摸清就业贫困劳动力对象的数量、年龄、培训、就业需求等各类基本信息,建立健全855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基础台账,实行按月跟踪服务、适时更新信息的动态管理。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628人。开展专场招聘,拓宽转移就业空间。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该局通过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结合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就业能力等因素,召开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共计12场,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2.2万余份,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230人次,为634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岗位对接实现就业。
开展精准培训,实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扶贫行动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季节特点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该局推出以“短、平、快”为主的灵活培训项目,选配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市有73个贫困村,为每个贫困村都选配了1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了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档案,涉及食用菌种植、甜玉米种植等25个致富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户284户。开展精准培训,全面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常态化的分类订单式培训。免费为591名贫困劳动者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家政服务、面点、厨师、按摩技师等课程和免费技工教育,对具备创业条件的128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创业促就业培训。
部门协作联动,实施选点突破扶贫行动
该局延伸工作手臂,助推精准扶贫,借力“造血”,延伸脱贫工作触角。着力加强与精准扶贫责任单位的联系,充分整合资源,发挥678名行政村就业辅导员和妇联37个农村巾帼电商信息服务站功能,为农村贫困人员掌握技能、增收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打造“劳务品牌”,发挥家庭服务业安置就业作用。该局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做为安置贫困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典型引路、选树品牌、组织技能大赛等措施,推进家政服务业向规范化、职业化发展。重点打造了“通化日盛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和“通化巾帼家政用工规范诚信企业”,陆续培树了“北京保安”、“北京朝鲜族大嫂”、“东安赴韩劳务”、“通化绿环物业”和“通化日盛保洁工”等劳务品牌。
搭建服务平台,实施助力返乡创业扶贫行动
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基地等举措,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环境上优化,将农村就业创业脱贫工作引向深入。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倍增效应。全市共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8个,其中,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5个。扶持农民工企业2386户,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213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10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贷款。全市共计为245名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1700万元创业贷款,其中为29名贫困人员提供190万元创业贷款。通化县果松镇南岔村居民韩文明,因家境贫困,多年在外打工,收益并不多,至今生活依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果松镇人社保障所的帮助下,其承包了南岔村的10亩地用于种植黄烟,由通化县就业局的内部职工进行担保,为韩文明顺利申请到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