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笼式养殖技术
数智赋能 从“新”出发 新质生产力在泰安“畜”势勃发
日期:2025-03-11 来源: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市高度重视智慧畜牧业发展,全市创建省级智能牧场8家,智慧基地20家,推动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智慧养殖转变。
肉鸭智能养殖实现效益和品质双提升
传统的网面养殖设施设备简陋,养殖数量少,占地面积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较低,产出成本高。通过肉鸭高标准智能化立体养殖技术推广,我市推动肉鸭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变肉鸭传统养殖模式为高标准智能化立体养殖模式,大幅提高肉鸭生产的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
记者在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看到,棚舍配套安装环境控制器和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能够自动完成家禽采食量、饮水量等生长指标数据采集,以及棚舍温度、湿度、光照、氨气浓度、通风量等感应数据和群体活动状态视频和图片数据采集等,并将这些数据自动汇集和上传到养殖数据库。数据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家禽成长进程和动态,对养殖环境参数和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等)实施监控,再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风机、灯光、除湿、天窗、加热等自动化智能操控。同时,棚舍智能设备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现在手机和电脑上,生产人员可实时查看并进行快速决策。

“蓝色是新鲜的风,红色是浊气,老百姓从手机上一看画面就懂,处理不了的跟数据员、场长联系,可视化让操作管理更便捷。”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长东说,通过建设标准化棚,采取智能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畜禽疫病发生率降低,单位产能是传统养殖模式的3至4倍,智能养殖年出栏8批,养殖效率提高33%。目前一只鸭利润在1.5元左右,两个人管两个棚,一年保底收入可达20万元。

截至目前,以天信农牧公司为代表的养殖企业在新泰市楼德、宫里、谷里等10余个乡镇建成28处规模化肉鸭养殖示范基地,新建300个高标准智能化立体笼养棚舍,养殖存栏肉鸭900万只,年总出栏7000万只。
“我们搭建的全国肉鸭产业综合服务平台,7月将接入农业农村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系统追溯,可以做到‘一棚一档案’。”刘长东表示,平台将在种苗饲料兽药供应、技术指导、检疫防疫、产品销售等环节,助力农户提高养殖水平,拓宽销售渠道。
数字化赋能让畜牧生产更高效
“近年来我们坚持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大数据平台。2018年以前主要依靠结算员,现在通过数字化系统付给养殖户,三天后就可以自动扣款。”益客集团数字化本部总经理翁自龙说,根据市场价格情况及客户需求,企业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更加科学,以数字化促进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现有肉鸭屠宰生产线2条、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调熟生产线2条、饲料生产线1条,年可加工肉鸡和肉鸭1亿只、熟食6万吨、饲料40万吨。公司通过自研种禽、饲料、养殖、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鸡鸭自动配料、远程供料、智能饲喂、安全运输,客观、有效、真实地记录和保存饲料加工、养殖、物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确保食品安全与品质稳定。
“肉禽供应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涉及合同发放、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业务数据的价值,利用数据分析去指导生产。”翁自龙说。

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游环节的禽类屠宰及加工环节因其承上启下的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该环节一方面需要与上游养殖环节紧密配合,另一方面需要响应下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据联动,以数据驱动业务运营。
“如今有了数据分析体系,我们生产环节的负责人就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分析去发现未达标的工厂,并掌握其上下游指标情况。比如,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原料供应不足问题是因为哪些业务员回收指标未完成导致的,或者是因为哪些养殖户导致的,并且还可以了解到养殖户的历史记录中是否存在多次回收问题等。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会安排工作人员了解养殖户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需要帮助,我们就会派人前往指导。”翁自龙说。
记者在山东帅宠高端宠物食品一体化产业项目现场了解到,该项目由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帅克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致力于建设高端宠物烘焙粮生产线和原材料生产线,生产高端宠物原材料和烘焙粮。新上项目将废料变为原料,真正将鸡鸭“吃干榨净”,形成闭环产业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6月中旬即可投入生产。
新技术引领奶业智慧升级
在新百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挤奶机器人、推料机器人各司其职。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气息”,为牧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奶牛有序进入挤奶厅,由挤奶机器人完成挤奶工作。在挤奶过程中,奶牛也不闲着,它们会惬意地吃饲料。根据奶牛的出奶量,机器会自动进行补饲。

“挤奶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奶牛的健康状况,根据每一头奶牛不同的体况,精准探知乳头位置,自动进行清洗、套杯、脱杯的标准化挤奶流程。通过奶牛佩戴的电子耳标和识别器,我们能监测奶牛的采食、饮水、发情、挤奶等情况,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极大地提升奶牛的舒适度。”肥城市新百利牧业总经理冯强介绍。
奶业是资金、技术双密集型产业,挤奶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让牛场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根据相关数据,在传统情况下,中国人均养殖奶牛的头数约为30头至40头,而在挤奶机器人理想应用的情况下,人均养殖奶牛头数可达到300头至400头。

“现在一个棚一个人就能管得过来,挤奶机器人挤出的奶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制冷罐进行快速制冷并储存。目前,合作社共有两个棚8个挤奶机器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购买新设备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中,让科技为奶业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冯强表示。

近年来,面对招人难、留人难及奶牛乳房炎、蹄叶炎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奶牛淘汰率高等问题,我市引导银燕乳业、新百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利拉伐挤奶机器人-自愿挤奶系统VMS系列,让“挤奶”这一精细活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目前,我市2家奶牛场已安装挤奶机器人12台,正在安装8台。在科技赋能下,我市奶业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