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季肉鸭养殖中采用水盆降温显著降低热应激的优秀案例分析
日期:2025-09-17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一、案例背景与养殖基本情况
山东省聊城市一养殖户,于2025年6月9日引进鸭苗9000只,饲养于开放式棚舍中,网架面积1280平方米,养殖密度为7.03只/平方米,属于中等偏上密度。棚舍配备1.4米×1.4米大型风机,间距20米,同时安装有雾线降温系统。但因雾线喷水易导致风机电路安全隐患,养殖过程中未长期启用雾线,夏季高温阶段降温能力受限。
二、高温应激问题的发生与初步应对
在25日龄前,鸭群累计伤亡150余只,属正常范围内损耗。然而至25日龄时,当地出现持续37℃以上高温天气,鸭群开始出现明显热应激反应:当日死亡20只,部分鸭子表现瘫痪,解剖见肝脏血泡、脑膜出血、内热等症状,符合典型热中暑病理特征。此后每日伤亡增至20–50只。养殖户曾尝试投喂头孢、粘杆菌素及藿香等药物,但效果不显著,说明单纯药物防控难以克服高温物理性应激。
三、创新性水盆降温方案的提出与实施
至30日龄,养殖户创新性地引入物理降温措施:购置外径60厘米、深13厘米的大盆,每两间棚舍放置一个,盆中放置水葫芦并连接主管道实现长流水。通过调节水流量,使盆水轻微溢出,保持水质清亮流动,24小时供鸭群饮用与洗澡。该措施不仅实现持续水体降温,也通过蒸发散热改善局部环境湿度。
四、实施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方案实施次日,鸭群死亡率显著下降,由每日20–50只降至5–7只。因长流水体清洁,32日龄后无需额外添加药物,直至43日龄出栏(7月22日)。最终出栏数据如下:
同时,出栏质检反馈残次品极少,毛鸭体况均匀、羽毛整洁,表明该方案在保障动物福利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五、总结与启示
本案例表明,在传统风机降温受限、雾线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采用常流水盆作为补充降温手段,可有效缓解鸭群热应激,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改善终末生产性能。其成功关键在于:
· 流动水体持续带走上呼吸道和体表热量;
· 鸭群通过行为调节(饮浴一体)实现自主降温;
· 减少药物依赖,提升养殖生物安全与产品品质。
该做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尤其适合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棚舍在极端高温天气下的应急管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供稿 | 田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