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丘陵山区农机先导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嵊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感受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发展为丘陵山区农业带来的新气象。
秋意正浓,收割后的稻谷亟待归仓。在嵊州市三界镇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大型烘干机隆隆作响,昼夜不停。“我们的烘干能力每天达到800吨,可服务约2000亩稻田。”嵊州市三碗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强介绍,“依托我们自主研发的通风系统和自动化输送装置,可实现烘干全程高效、可控。”据了解,该中心不仅服务本地10万亩农田,还辐射周边县市。中心还配备8台500吨型金属圆筒仓,粮食在圆筒仓内暂存,通过先进设备一次性完成烘干、整理、过筛,最终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大米。
展会现场,不少先进农机装备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全省首家农机4S店,三界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展出的各类新型农机整齐排列,宛如一支“钢铁战队”。合作社理事长郑永明指着一台崭新的机械介绍道:“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气吸式智能精量播种机,标配北斗辅助驾驶系统,采用播前播后双镇压技术,适用多种田块和作物,即使在湿烂田里也能稳定作业。”
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嵊州综合实验基地,九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连有向代表们演示一款新型采茶机,随着机器缓缓前行,茶芽被整齐采下,收进机器后部的收纳袋中。“这款自走式多功能采茶机是我们首次对外展示,只需两人操作,效率大幅提升,轻量化设计使其转向更灵活,对复杂地形适应性强,采摘出的茶叶整齐度高,品质更有保障。”郑连有介绍。中茶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配备智能化加工装备集群11台(套)、种植管理创新机械12台、科研与检测设备8台,机械化、智能化理念已融入种植、采摘、制作全过程。
设施化、智能化设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在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从品种选育到环境控制,从营养配比到人工智能监测,一套高效率、低成本、可复制的现代茧丝生产体系让参观者耳目一新。展厅内,不同龄期的蚕宝宝在安静进食,圆滚滚的蚕身下铺着的不是桑叶,而是散发着清香的条形饲料。“我们历经7年技术攻关,成功破解传统养蚕受季节限制的难题,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事长金耀自豪地介绍。在这里,人工饲料替代了桑叶,机械化取代了手工,生产线实现全年无休、日日收茧,且茧丝品质稳定在国家标准5A级以上。
近年来,我省以全国丘陵农机先导区和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2024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09%,设施种植和畜牧、水产机械化率均居全国前四。“我们将以先导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环节智能感知、智能决策与自动控制,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助力先导区建设再创佳绩。”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信息报记者 张枥元)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