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刚立秋,天气依然酷热。
来自湖北武汉的侯先生带着家人,驱车来到石台县白石岭村,享受着清凉与惬意。在浓荫覆盖、清澈见底的溪流中,侯先生和孩子嬉戏玩闹,尽享亲子时光。
和侯先生一样,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游客将这里作为“慢生活”打卡地。古老的山村,此刻生机焕发。“来到这个小山村,一切都慢了下来,没有了城市的喧嚣,连呼吸都带着山水味。”侯先生开心地说。
“空心”古村揭开面纱
白石岭是石台县大演乡新联村的一个古村落,位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麓,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舒姓人士为躲避战乱携家眷在此建村筑寨隐居起来。2022年10月,白石岭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落依山而建,一条溪流穿村而过。村口和路边的参天古树高大粗壮,树龄都有数百年。树与树之间的距离虽较远,但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遮天蔽日。漫步村中的青石板路,仿佛穿越了时空,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一座座幽静的院落,错落有致,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
这座依山傍水、古韵悠长的小山村,曾沉寂了很多年,一度成为“空心村”。“虽然生态环境很好,但毕竟有些闭塞,加上山多地少,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后就在外地买房,或者在周边镇上和县城买房。”大演乡新联村党支部书记舒建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石台县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开发新路径,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以“文化挖掘+现代业态”(民宿)模式,推动古村落遗产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利用”升级,白石岭才逐渐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民宿项目“盘活”老屋
“2017至2020年,白石岭成功连办4届油菜花海摄影节,百亩梯田与古村风貌构成视觉奇观,引爆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舒建华说,2023年白石岭迎来重大转机,当年启动了总投资1.2亿元的“白石古寨”民宿项目建设。
“该项目是石台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池州梦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安徽原生宿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石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锐锐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对古村落闲置房屋保护的基础上,采取拆、改、留、提升的方式,实施开发和活化利用,着力打造以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美食体验、文化交流、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高端文旅基地。
“目前已流转闲置民房39套,租赁期限是20年,租金为每栋每年5000元左右。”池州梦乡文旅公司负责人陈善祥说,项目于2023年7月开始施工,现已完成改造装修20套,对外运营18套、客房40余间。
“改造民居以‘传统肌理+现代功能’相融合的方式进行,保留石基木构外观,植入智能卫浴、地暖系统。生活供水管网、古石板道路、景观施工也已全部完成。”陈善祥说,“此外,我们还流转了村民100多亩土地,种植油菜、富硒稻和瓜果蔬菜,每亩年租金是500元。”
山乡“蝶变”助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石台县政府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有为”,先后投入了近1000万元,用于白石岭村供水系统完善、石板路修复、生态停车场和生态公厕建设。
让古村落“变身”热门打卡地,村民如何从中受益?“村民收入有3块,一是房屋租赁收入、土地流转收入;二是务工收入,包括建设民宿和民宿运营后务工;三是农副产品销售收入,游客多了,村里的土特产也就好卖啦。”舒建华说,目前在“白石古寨”灵活就业的村民有30多人。
正在村内房前屋后忙着除草的村民舒卫平告诉记者,他常年在梦乡文旅公司上班,搞村庄环境管护、油菜和水稻种植。“我家闲置老房子租金是4500一年,我在公司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舒卫平说。
石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烽表示,古村落的“活态利用”,既保留了传统肌理,又满足了游客的打卡需求,让“空心村”得以涅槃重生。2024年白石岭村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石台县和美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的新晋示范点。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