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内外专家到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对再生稻“内10优7185”高产栽培百亩示范基地的头季稻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考察了田间后,随机抽取5块田进行实割测产。经去杂、测量水分含量和称重等环节,最终测算出平均干谷亩产为869.88公斤,再获高产。
作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培育的再生稻品种,“内10优7185”已在麻洋村连续推广种植3年,其显著优势在于超强的“再生力”。即普通水稻经收割后,秸秆就被废弃了。而“内10优7185”经头季收割后,保留的稻桩能迅速萌发新苗,省去重新播种插秧环节,仅需40-50天即可收获第二季稻谷。
“尤溪的再生稻长得穗粒饱满,结实率高,源于当地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特别是绿色防控等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成效显著,确保了再生稻头季持续高产。今后,若小型收割机机型稳定了,就可同步开展适应农业机械的株行距研究,推动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再生稻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粮食安全是强国根基,再生稻凭借其独特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增产增效潜力。
200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25年来,谢华安院士团队坚持每年在尤溪县示范推广两个以上再生稻品种,当地也配套出台种子补贴、催芽肥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合力推进再生稻产业发展。通过推广“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成功实现减肥10%以上、减药13%以上、增效15%以上的显著成果。这个技术模式已被南方9省区市借鉴推广,为全国“吨粮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