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大良村:以“绿美+”建设实现乡村“三大转变”
大良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东北部,与白鹭湖度假区相邻,该村山林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辖8个村民小组,人口约2100人,曾获评“广东省森林乡村”“惠州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自“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大良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坚定不移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致力将大良村打造成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村强民富的乡村典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2024年预计可达25万元。
凝聚工作合力,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
聚焦乡村建设,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党建引领+镇村联动+群众参与+乡贤助力”模式,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一体推进。大良村动员全村党员群众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中,今年以来,投入约3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动群众625人次,清理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和黑臭水体707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37次,清拆乱搭建10处约1400㎡。通过全村的齐心建设,全市“绿美生态建设”暨“绿美交通”现场推进会及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夏季行动启动仪式在大良村召开,有效提振村民的士气,为实现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汇聚乡贤力量,赋能典型建设。通过开展新春乡贤座谈会、政企茶话会、招商推介会,引导乡贤将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回归”大良。村企大正公司捐赠两台总价值70万元的校车支持教育建设,在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大良村乡贤积极捐款约3万元支持本村“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乡贤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抓好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
大良村坚持内培外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实现村强民富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美食经济”带动城乡协调。以“飘香十里,食味大良”为定位,打造农家乐精品一条街。组织各村小组成立“村民理事会”,牵头发动群众共筹资筹劳折算资金约1077万元,重点对村中28家农家乐周边环境及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以“美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组织结对共建单位、村民、乡贤在村道两旁、鱼塘边共植树3500余棵。如今的大良路绿树成荫、白鹭纷飞,公路配套设施完善,成功获评“惠州市最美农村路”,大良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食村”,预计今年农家乐营业收入可达1815万。二是“林下经济”开出致富良方。大良村先后引进“蓝莓科普园基地”“岭南特色名贵南药全产业链项目”“广地龙繁育养殖基地”等农业特色项目,投资额约4.1亿元,共计盘活7000亩山林地。同时,发动本村乡贤开发“田园+康养+文旅”项目,已落地的项目有“百草盆景博览园”“大良谷生态园户外团建基地”“九号营地”等,通过集中转化利用碎片化资源,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近170万元。三是“肉食经济”打造产业增长极。大良村积极创响乡土特色品牌,协助惠州泓泉农业有限公司延长生猪产业链,落地大良村美食公园,开办“七女湖”主题餐厅。大良村获评省“一村一品”生猪专业村,“七女湖”生猪被认定为广东省“粤字号”农业品牌。2023年大良村生猪出栏量约7200头,全产业链产值超6亿元。
聚力绿美建设,从“一时绿美”到“时时绿美”
聚焦绿美建设,依托美丽庭院及乡村治理新模式,建立绿美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四季常绿”的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建设“推窗见绿”美丽庭院。借助“惠州学院专家团队+镇林业技术员+绿植党员先锋队+返乡大学生”人才团队,为“美丽庭院”建设和绿化管护提供技术指导,组织村干部“送绿入户”,动员村民打造“美丽庭院”典型户,目前已重点打造7户,并探索推广该模式。二是实施“四季常绿”管护机制。将绿化管护要求写进村规民约,落实乡村治理积分制和“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建立村庄绿化需求和植绿成效两套工作台账,实现村庄内外绿化管护全覆盖。通过宣传海报、横幅标语、“村村响”大喇叭、微信群等载体,营造“人人关心绿化美化、人人参与生态建设”浓厚氛围。以村委巡护为保障,组织村干部、乡村保洁员定时定点对辖区绿化进行巡护养护,建立健全保洁绿化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