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粤西边城正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广东廉江,这座有着“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中国红橙之乡”等美誉的全国文明城市,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中,以产业升级作为“点睛”之笔,全力推动县镇村人财物流与产业深度连链,协调发展显著提效,给每位到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强产业集成提质 拉开链条连县进镇入村
山间橙林叠翠、荔园挂红,茶圃与鸡群相映成趣;屏幕前电商主播正忙于带货,产业园内机械臂精准作业;公路上内贸货车往来穿梭,港口边荔枝出口集装箱整装待发。每逢双休,镇村特色美食街人声鼎沸,游客络绎不绝;工作日清晨,村民们结伴前往镇区产业园,开启新一天的忙碌……这幅县镇村协同发展的鲜活图景,正是廉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2022年12月,广东启动“百千万工程”,旨在打破城乡区域发展壁垒,将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作为“百千万工程”创先类县域,廉江市以“点睛连链”思维布局,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中,奏响了县镇村协同发展的“赛龙夺锦”曲。
强产业是协同发展的根基。三年来,廉江聚焦小家电、红橙、荔枝、湛江鸡等传统产业,精准突破产业链瓶颈,通过集成提质激活增收潜力。7月30日,廉江威王电器公司研发室里,技术员小黄正与团队研讨新款电咖啡壶外观数据模型——这些设计方案来自(广州)白云—廉江反向飞地暨产业协作平台的工业设计团队。随着《广州市白云区·廉江市反向飞地暨产业协作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落地,廉江小家电产业加速形成“白云设计+廉江制造”模式,36家企业的54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让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电饭锅”“电水壶”团体标准较国标高约30%。去年,廉江家电企业不仅亮相广交会,更走进新加坡、越南等国际展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海弄潮”态势持续升温。
青平镇红橙无病害育苗基地里,监控镜头实时记录着橙苗生长,大数据平台为每颗红橙生成专属“数字身份证”,实现育苗、种植、物流全环节溯源。如今,红橙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冷榨果汁、红橙酥等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荔枝产业同样势头强劲,29.3万亩荔枝林中,23.7万亩早熟“妃子笑”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出口量超6000吨,销售额约26.5亿元,稳稳占据广东最大“妃子笑”生产基地与“粤西荔枝出口第一县”地位。
养鸡产业也迎来转型蝶变,多家大型企业入驻省级“湛江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养殖模式从传统散养升级为规模化生产,“从种源到餐桌”全产业链基本成型。按当前增速,2026年湛江鸡出栏量有望突破9000万羽,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这些传统产业通过补短板、强整合,形成了从县域数据平台到镇域产销节点、再到村域生产基地的紧密链条,集约化“强体”效应显著。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更添发展动能。廉江大道旁,“定制App”广告牌格外醒目,从事编程的小黄工作室上半年接到40多个订单,“不少特色种植户都来定制管理系统应用”。在“互联网+”推动下,廉江建成覆盖县镇村的电商服务网络,1940家电商企业2024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2.7亿元,较2022年增长24.04%。数字文旅同样亮眼,“廉江旅游”公众号与“廉江游”小程序串联全域资源,2024年接待游客约901.7万人次,旅游收入78.4亿元,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产业提质的背后,是严格的目标导向机制。廉江提出三年前,廉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每月入库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每季度签约10个以上招商项目、每季度动工10个以上重点项目、每年净增10个以上规上企业、每年各镇(街道)签约10个以上招商项目的五个‘10+’目标”,让经济工作按“时间表”“任务图”“责任状”,实施“挂图作业”;率先实施“整县推进招商引资”机制,在21个镇街设立招商办公室、产业发展中心,实现“企业问路有门、办事有人”,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城镇化“多轮驱动” 串珠成链效应凸显
县域产业的强劲发展,加速了镇域产业的延链布局。如今,廉江21个镇街均纳入县域专业产业园区范畴,招商服务、电商运营、农特产品交易等平台不断完善,产城融合效应持续释放,镇域连接县村的功能不断增强。
古镇安铺正全力打造“万铺之城”,12个美食集聚地相继建成,骑楼街的烟火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2025年春节期间,该镇接待游客123.6万人次,三年来GDP增长6.7%,镇区常住人口增至5.3万人,初步形成小城市雏形。
河唇镇则靠“产业套餐”让群众腰包更鼓。该镇改造鱼头汤特色美食街,升级青年运河支流生态观光带,引导鱼仔食品厂提升深加工水平,实现“一条鱼”撬动“千万产业”。目前,廉江各镇已建成和在建的非遗美食、文旅融合特色街区达19片,镇镇有景致、街街有特色,再加上带彩虹标线的旅游公路串联,镇域文旅“串珠成链”,催生全域文旅“1+1>2”效应。
城镇化不仅有“颜值”更有“里子”。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13个中小学教研共同体覆盖各镇,新招聘教师中70%扎根镇村,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镇域活力的提升,带动了人财物流的规模流动。双休日,镇村居民到县城看演唱会、逛商场,或自驾周边镇体验农家乐趣;工作日,大量县城居民和村民到镇域企业务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镇域经济“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石城镇工业园负责人介绍:“园区80%的工人来自周边镇村,平均月薪比务农时翻了两番。”
美丽乡村升级 公共服务改变生活
行走在廉江山村,田园之绿与村落之美交相辉映,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在这里落地生根。
与广西一河之隔的廉江市高桥镇平山岗村,就地取材改造旧石块、木板等元素,建成乡愁馆、桃花溪、青龙湖等50余个特色景点,从省定贫困村蝶变为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之一。
村民王大伯说:“以前村里路难走、环境差,现在游客来了,我们开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良垌镇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高标准黑沥青乡道串联起中塘村等6个行政村79条自然村,整合荔枝产业、红色文化、茶园资源,打造“红色中塘”“茶香后塘”等特色节点,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超30%。
廉江建设美丽乡村,既靠政策“输血”,更重激发内生动力。
平山岗村乡贤陈昭荣不仅捐资2000万元,还主导村庄规划;全市开展人民建议“金点子”征集活动,推动403个村(社区)自发美化家园;2024年,社会力量参与廉江乡村绿化认捐认种,植树29.66万株,建成“美丽庭院”15804户,良垌镇中塘村获评省“美丽庭院”特色村,18支返乡青年服务队活跃在乡间,为乡村风貌提升添砖加瓦。
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可持续。石岭镇通过精细土地确权,盘活土地8100亩,流转7700亩,探索出“物业兴村”“土地托管”等增收模式,2025年村集体平均收入增长28%。产业链向乡村延伸,更改变让更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平顶山村将老宅改造成“书山别院”民宿,带动村民年收入增长;良垌镇中塘村发展“美丽庭院+民宿”,40余间“太空舱”“特色客栈”成了网红打卡点。
公共服务的下沉,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让村民生活更有质感。
“孩子交学校,大人放心去打工!”在山区镇塘蓬,六环村村民张勇谈起寄宿制学校,竖起了大拇指。据统计,廉江已建成2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新增寄宿学位2900个,解了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
不用出村跑银行,也能办贷款。随着金融惠农在廉江进村入户的“全覆盖”,信用村信用户评级迅速推进,2024年末,廉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村授信”贷款余额34.07亿元,2024年1-12月累计发放14.09亿元。该业务开展以来,累计已发放贷款113.93亿元。
有矛盾找“裁判”!廉江市21个镇(街)设立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让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化解,调解员成了村民口中的“裁判”。位于粤桂两省三市交接处的石角镇,与相邻的广西三镇开展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处,共同派员成立边界区域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了边界坟山、土地等各种纠纷200多起。
在长山镇,村民关六的话道出了乡村的新变化:“现在村里水烟筒少了,茶艺台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底色下,廉江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持续书写县镇村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