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中山印发《关于推动成立和发展强村公司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结合发展需要组建“强村公司”,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大动能。
指导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中山“强村公司”有了哪些新变化、新发展?如何改变中山乡村经济生态?从数据来看,中山全市已累计成立235家强村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近25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800多万元,富民兴村成效明显。
从自发“试水”到政府引导,再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作为中山壮大集体经济的改革新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全市强村公司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从零星探索到全域开花,从单村突围到片区协同,中山“强村公司”逐渐进阶到改革2.0版本。
路径跃迁:从“单一板块”到“多元发展”
以培育“强村公司”为重要抓手,中山创新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规范运营、强化监管、完善支持“三大体系”,推动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与富民增收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强村公司”已经从之前的“零星试点”,到覆盖21个镇街,带动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但数量增长并非首要。中山在市级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后,对强村公司的组建模式、经营方向、管理机制、支撑体系等作出了系统解答,指导镇村加强党委统筹、政府指导、资源整合,全方位健全强村公司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中山‘强村公司’已经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鼓励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组建方式来看,除了村集体全资外,中山已探索出“市属国资+镇村资源”“片区组团”等多种出资模式,整合资源成立“强村公司”。
村民在“屋仔树”下乘凉,这棵造型独特的古树早已是里溪村的网红打卡点。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从经营类型来看,中山推动“强村公司”业务从单一物业管理向资产经营、农文旅融合、资本投资等方向延伸。目前全市“强村公司”中,49.7%涉及物业管理,17.9%开展资产经营,8.4%深耕农文旅项目,逐步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从出资组成来看,中山强村公司以村集体控股为主。村集体全资“强村公司”占总体91.5%;村集体出资或占股50%以上但非集体全资设立的强村公司占8.5%。多数采取以货币出资的方式,且经营方向以物业管理业务为多。
“‘强村公司’当前已成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全市‘强村公司’的运行也从早期的各自成长到如今开始摸索规范化、示范化的阶段。”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协同破局:从“单村突围”到“片区抱团”
片区抱团发展,以中山市板芙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为典型。该公司是由板芙镇里溪村、金钟村及板芙镇属企业通过“片区组团”合作的方式,共同成立的“强村公司”。
为什么选择以这种方式成立“强村公司”?
板芙文旅公司总经理陈志涛表示,近年来,板芙镇先后在里溪、金钟、广福、深湾等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体现“山水板芙”特色的连片特色精品村和美丽宜居村区域,但却面临“建设易,运营难”的问题。
“里溪、金钟两村相邻,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两村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陈志涛坦言,“碎片化资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连片开发才能实现共赢。成立强村公司,就是为了整合两村文旅资源,带动兴村富民。”
具体而言,板芙文旅公司采取“先流转、统一规划、再发包”的“统租统管”模式,对村集体非基本农田土地、空置房屋承租后再对外招租。“连片发展能够在确保村组集体收入保持稳定的同时,解决资源碎片化闲置问题。”
自成立以来,板芙文旅公司累计盘活集体土地约275亩,村民旧房屋及村委会物业共19间,年租金合计约150万元,成功引入了露营基地体验项目、葡萄园种植研学项目等,推动里溪村通过国家3A景区评选,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
2024年,板芙镇里溪村接待游客量达6万人次。“未来,我们将通过‘统一规划’的方式,将里溪打造为岭南特色休闲商业街区;金钟村则发挥自身岭南水乡特色,引入多元化乡村休闲项目,让两村彼此带动又错位发展。”
价值增长:从“沉睡资产”到“活力资本”
与国资国企合作,也是中山“强村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雍陌村通过成立“强村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特色,通过盘活村内闲置房产、古旧建筑,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化运营,打造了“美宿·雍陌”、特色花街等品牌,以文旅产业带动富民增收。2024年,雍陌村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
这是中山“强村公司”带动富民兴村的成效一角。目前,中山市兴中集团、城建集团等4家市属国企分别与三乡雍陌、南区曹边等4个典型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强村公司”。
“强村公司”文件发布一年来,在政策指引下,中山农村集体资产被加速唤醒,通过“强村公司”这一市场化载体,静态的、分散的“沉睡资产”,被转化为动态的、整合的“活力资本”。
2024年以来,中山通过“强村公司”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9800万元。村集体不再是简单的“收租者”,而是转型成为活跃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村集体经济加速从依赖土地租赁的“单一模式”,向拥抱市场的“多元业态”转型。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推动“强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中山不断强化政策支撑、人才保障、项目推动、金融支持、改革赋能五大方面,打造“懂乡村、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推出“乡村振兴贷”服务体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点状供地等用地模式优先保障“强村公司”需求。(南方+记者 苏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