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泾川,漫山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沁人果香随微风飘散。在丰台镇张观察村的果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的笑容比枝头的果实更显灿烂;乡间小道上,满载果品的货车穿梭不停,一幅 “果丰民富” 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
“我种了9亩果园,去年苹果一斤卖3.3元,今年涨到4.4元,加上果子长势好,预计能收入8万多元,比种庄稼划算多了!”丰台镇湫池沟村果农王维生捧着刚摘下的苹果,语气里满是喜悦。这份“甜蜜收益”的背后,是泾川县把苹果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主导产业的持续发力,更离不开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保障。
“以前最怕果子熟了卖不出去,现在有代办帮着找销路,心里踏实!”果农口中的“定心丸”。有着30年苹果代办经验的老行家高军堂,凭借多年积累的优质客商资源,他每年能帮周边群众销售苹果1500多吨,不仅解决了“销售难”的痛点,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帮果农争取好价钱。与此同时,泾川县善女湫电商公司搭上“互联网+果业”快车,通过电商平台将泾川苹果销往全国各地,让“藏在深山”的好果子走进更多消费者的果篮。
“我是农村出来的,深深知道农民种地的不容易,一年都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我创办了‘善女湫’电商公司,帮助农民销售农特产品,现在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我和很多果农签订了直采协议,为了让果子卖个好价钱,我们设计了新的包装箱,既打响了泾川苹果的品牌,也给果农能卖个好价钱,看到果农脸上露出的微笑,我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很值得。”
为了让果农卖得省心、卖得便利,泾川县丰台镇打出了“协会+代办+收购点”的组合拳。镇里成立果品流通协会,组织12名专业果品代办员深入各村,搭建“代办员+收购商+果农”联络机制,实时传递市场价格、需求信息;还在镇域内设立3个临时果品收购点,配齐分拣台、电子秤,果农在家门口就能卖果,收购商也能集中采购。
好收益离不开好品质。泾川县始终以“强管理、提质量、创品牌”为思路,建成南部塬区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北部塬区现代果品生产基地等四大基地,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50个,发展果业新型经营主体183家。泾川县丰台镇更把技术服务贯穿产业全链条,邀请工程师开展“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果农软纸包裹果面、分层装筐,让好果率提升至90%以上;组织专家指导拉枝修剪、科学施肥,还对接有机肥生产线为果农提供优惠供应,推动60%以上果园采用绿色种植模式,实现生态与效益双提升。
苹果丰收不仅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在各个果园和收购点,分拣、包装、搬运等岗位吸纳130余名留守妇女务工,日均收入100-120元。“在家门口帮着摘苹果、装箱,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正在分拣苹果的村民党秀红笑着说。
如今的泾川,“泾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越叫越响,不仅通过70多家电商平台、10多家农超专柜走进国内市场,还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先后47次荣获国家、省市优质果品奖,三次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下一步,泾川县将继续围绕“扩规模、提品质、强链条”发力,让每一颗苹果都成为群众增收的“金果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通讯员 吕金龙 褚翊超 尹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