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特色养殖领域开拓新方向,引进优质鸽子品种王鸽开展规模化养殖,不仅丰富了当地养殖业的品种结构,也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在该县木黄镇荣光村的铜仁王鸽繁育基地,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鸽笼,鸽子们或悠闲地栖息在架上,或欢快地啄食着饲料,一派和谐宁静的景象。这里饲养的是被誉为鸽中佼佼者的王鸽,以其个体偏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市场青睐。
王鸽的引进和养殖,是印江在特色养殖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今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原有养殖业的基础上,新增了王鸽养殖这一项目,为当地养殖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铜仁王鸽繁育基地的建立,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
在鸽舍内,饲养员杨云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其间,为这些“胆小”的鸽子们投食。据他介绍,王鸽性格胆小,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惊扰到它们。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喂养,王鸽开始进入产蛋期,连续产蛋可达6年之久。这一特性使得王鸽养殖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产业。
王鸽的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它的乳鸽更是市场上抢手的货源。鸽蛋的孵化周期仅需15天,乳鸽便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20天的精心喂养,这些乳鸽便可达到出售标准。一对乳鸽的售价在四十几块钱左右,市场需求旺盛,销路不愁。
铜仁王鸽繁育基地的负责人敖天彩,是一位返乡创业的能人。2024年,他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将荣光村闲置的塑料大棚进行改造升级,建立起了这座现代化的王鸽繁育基地。敖天彩表示,他之所以选择养殖王鸽,是因为看中了王鸽的市场潜力和养殖效益。通过订单养殖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基地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基地与湖南、贵阳等地的市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王鸽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今年年出栏鸽子预计4万对,产值在200万元左右。
除了经济效益显著外,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基地的最终目标是为周边农户提供种鸽、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的支持。农户们可以利用自家的闲置房屋和劳动力资源,参与到王鸽养殖中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特色养殖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提升养殖技术、创新养殖模式等措施,不断推动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壮大。铜仁王鸽繁育基地的成功实践,为当地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