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年:矿山村变形记
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灵山村过去曾是一个矿山村,由于长年开山采石,这里寸草不生、尘土飞扬。后来矿山关停和生态复绿,如今她化蛹成蝶,变身绿水青山、花香遍野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成为武汉人心中的诗意之地——武汉版的“稻城亚丁”。
绿草如茵、流水潺潺、一碧千里,春日里的灵山景区漫山遍野绿意盎然。今年春季,梅花、油菜花等在这个春日竞相绽放,引来不少游客踏春游玩。在景区瀑布对面的草地上,挤满了前来露营的市民,他们烤着烧烤,围坐着聊天,享受着假日的惬意。
灵山村因附近的灵山而得名,过去大部分村民“靠山吃山”,在这里开采石材,灵山也成了尘土弥漫的“灰山”。谈到过去的情况,目前在景区当保安的王德亮感慨良多。“现在强多了,原来我们湾子里晒衣服都不能晒,一放炮下来太多灰尘了,现在比原来改善多了。”
1959年,灵山村建起了第一座采石厂,专门为武汉水泥厂供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附近采石厂多达20余家。由于长年开山采石,灵山方圆6平方千米内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采矿废料和弃渣随处可见,土地植被严重破坏。
靠山吃山、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为了让灵山重新灵动起来,江夏区政府开始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014年,灵山周边20多家采石场关停。2019年11月,灵山矿区作为武汉市首例复垦利用先行试点开工建设。江夏区物控集团在此开展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复垦利用、产业融合等工作。
灵山矿区一期修复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77亿元,治理总面积698公顷。通过近3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摇身一变化为灵山花境公园,并于2023年4月正式开园,成为武汉首个矿山公园,昔日无人问津的“废弃矿坑”成为新晋网红地标,被誉为武汉版的“稻城亚丁”“小新西兰”。2024年春季“赏花节”和秋季“观叶节”游客接待量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
乡村游的火爆, 有力地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每到周末在景区门口,村民都会拿着自家的农产品过来售卖。看着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在外打工多年的钟红霞在2023年也选择了回乡,开起了小卖部。“我以前做销售顾不了家 ,现在到这边来,我是附近的,我小孩在家里也可以照顾, 经济和以前差不了多少。”
如今,通过改造,灵山矿区实现了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的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目前灵山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记者:宁博闻 何一帆 编辑:曹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