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蔬菜出深闺 富硒绿通香江
7月29日,在鹤峰县太平镇奇峰关村,连片的番茄、长豆、甜玉米与毛豆等蔬菜长势正盛。清早,村民趁着阴凉在田间弯腰忙碌,手指翻飞间,翠绿的毛豆荚簌簌落入竹筐。
“抢的就是这股山间凉气,豆子鲜度最好。”毛豆种植基地负责人刘科年介绍,去年他试种了300亩毛豆,总产量60万斤,产值超过200万元。今年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扩大规模,在太平镇中坪村、奇峰关村、中营镇韭菜坝村等地共发展毛豆种植2000余亩。
“现在正在采收的是第一季毛豆,5月种的,收完了就跟着种第二季毛豆,再种西油菜薹,轮作三季蔬菜。”刘科年细数今年的蔬菜种植计划。
数小时后,这些带着泥土清香的毛豆来到山下的鹤峰经济开发区。鹤峰县兴鹤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崭新的毛豆净菜加工生产线正轰鸣运转:新鲜毛豆经过预冷处理、精细分拣、真空锁鲜等工序后,保鲜期延长至7天。
当天,投资500万元的毛豆净菜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日处理毛豆100-150吨。据鹤峰县兴鹤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蔬菜产业负责人张功南说,公司年内还将投产土豆等3条产线。
今年5月19日,中国香港食品安全交流协会向鹤峰蔬菜基地授予“蔬菜供港优质基地”牌匾,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向湖北省千新商贸有限公司颁发“供港食品安全优质合作伙伴”称号。
为此,鹤峰县太平镇奇峰关村600亩与中营镇黍子坪村800亩2个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完成了海关备案,硒菜薹、西兰花等15个蔬菜品种通过了海关备案审核,完成资质认证。目前,湖北省千新商贸有限公司正在进行燕子镇荞云村、燕子镇大五里坪村、中营镇岩屋冲村5个供港澳基地的申报。
申报认证的背后是严苛的全流程管控:从土壤水质检测到种植档案追溯,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标准控制,“土壤改良+种苗优选+有机施肥+智能监测”体系贯穿始终,确保每棵蔬菜“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武陵山腹地的鹤峰县,平均海拔1147米,森林覆盖率达80.8%,“立体气候+富硒资源”的组合使其成为高山蔬菜的天然宝库。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构建起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截至6月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6.12万亩,形成辣椒、番茄、萝卜等规模化种植格局。2024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24.82万吨,产值突破5.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9.3%。
目前,全县培育从事蔬菜产业规上企业4家,省级蔬菜产业龙头企业4家,州级蔬菜龙头企业5家,共有专业合作社203家,家庭农场75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蔬菜产业以订单生产、统一服务、吸纳务工等方式将农户嵌入产业链。仅中营镇39家合作社就带动674户农户发展蔬菜9790亩,实现户均收入8.7万元。
“我们这儿海拔1700多米,种出来的蔬菜比别的地方都要甜,根本不愁销。”中营镇黍子坪村菜农吴金林高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