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稻浪滚滚。田野之间,生机盎然。在北大荒集团梧桐河农场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以科技为笔、以标准为根、以管理为脉的农业提质增产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梧桐河农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标准管控、精细管理三措并举,在打造高产攻关示范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上集中发力,不断提升三大作物单产,为农业提质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稳”增产
“现在大型配套农机已成为我们作业标准化的必备‘家伙事’,就拿我这台格兰8行播种机来说吧,比普通的播种精度高、速度快,出苗保苗率也高,这样产量更有了保障。”梧华管理区种植户宋岩说道。
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让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梧桐河农场持续加大农机具更新引进力度,今年引进拖拉机18台、高速插秧机13台、水田埋茬起浆机10台。
在科技引领上,通过打造全域范围内农业科技示范带,以水稻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重点示范推广黑土耕地保护、格田改造、水稻侧深施肥、水田本田轨道运秧等技术,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
严抓标准“促”单产
围绕“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梧桐河农场从备耕开始就严格督促各管理区全面抓好农业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走进梧华管理区农机具场,平整的硬化地面、整齐排列的农机具、全覆盖的防晒网,展现出精细化管理成果。农场在农机具管理上秉持“高质量、精管理、细分工”原则,为农机建立了从入场登记、维护保养到安全巡查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机“有家可归、有规可循、有护可依”,在延长农机使用寿命的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
“我们以农具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从农机具保养入手,完成全面清洗、粉刷和防晒防护,优化空间布局,将精密农机具入库保管,普通农机分类分区摆放,实现取用便捷、管理有序。”梧华管理区主任王志威介绍道。
从春播到夏管再到收获的农业生产各环节,梧桐河农场结合农作物生长周期,科学制定详细的环境整治与农业生产管理计划。各管理区技术员包片负责,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指导,从杂草垃圾清理、水稻池埂形状规范到科学追肥、精准夏管等环节均进行标准化操作,建立严格监督考核机制,定期检查评分,确保措施落实,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管理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精细化管理“夺”高产
“多亏农业技术人员科学指导我们进行秧苗管护、合理施肥,今年的水稻长势明显高于往年。”丽水管理区种植户董金福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为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农场坚持“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全程管控”的理念,打出“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组合拳。进入夏管关键期,严格落实“一地一策”管理机制,各管理区积极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田间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预警。建立“农场+管理区+种植户”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种植户科学种田水平。同时建立高产示范田,以点带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地生根。
“我们指导种植户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天气变化,科学制定水肥管理方案,避免盲目施肥灌水,真正做到‘看天、看地、看作物’管理模式。”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贾聚岩介绍说。
梧桐河农场以科技为引擎、以标准为基石、以精细管理为抓手,走出一条稳粮增产、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未来,农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与精细化管理双轮驱动,在黑土地上续写新的丰收故事。(通讯员:张闯;记者:刘畅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