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撂荒的石头地,现在不仅变平了,还变‘红’、变‘白’又变‘绿’,也变热闹了。”4月8日,定安县龙门镇里沙塘村西瓜地里,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莫壮智挨个儿拍了拍刚采收的西瓜,听着象征成熟的“嘭嘭”声,心头不禁有些感慨。
在他身后,一片约200亩的红色土壤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覆着白色薄膜的西瓜大棚,滴灌设备在其中穿行而过,滋润着这片土地,孕育着绿油油的西瓜。
现场,二三十名工作人员在忙碌,一部分在大棚中采收西瓜,一部分在田边采收基地里,逐个对西瓜进行分拣、包装,有序又繁忙。
“这是石头地里长出的第一批西瓜,脆甜脆甜的,等打包完就直接运到港口,销往岛外市场。”莫壮智告诉记者,西瓜主要销往河南、河北、江苏等地,首批采摘50亩,采摘期8至10天,预计可采收50万斤,目前已经采收3万余斤,“10天采收一批,这个月内把200亩采收完,预计毛收能有200万元,亩产值过万元。”
石头地里是怎么长出大片脆甜的西瓜的?
原来,沙塘村这片土地是火山岩地貌,地下布满了石头。由于耕作层薄,保水性差,种植难度大,且每家每户土地零散,仅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土地治理难度大,收益又低,不少土地就慢慢撂荒了。
2022年4月,海南省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乡村振兴公司)与定安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定安县龙门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3.86亿元,共包含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腾退、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等共19个子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开工。其中最主要的整治点,就在里沙塘村。
“一般土地整理用挖机就可以,但这里还要动用炮机甚至局部爆破,才能有效清理这些火山岩。”省乡村振兴公司副总经理谢琳璐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组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专门制定施工工序。整治过程中,仅取石工作就耗时超过3个月。最终历时一年,在里沙塘村完成约800亩土地整治。
“除此之外还要为土地配齐基础设施,让它们真正成为良田。”谢琳璐说,800亩土地中,首期种植700余亩水稻,其余则用于修建引水灌溉泵站一座,新增生产道路6.1公里,引水灌溉沟渠8.9公里。第一季水稻采收后,省乡村振兴公司与文昌昌洒发发瓜菜专业合作社合作,通过合作社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体系,在整治土地上试种辣椒、南瓜、西瓜等冬季瓜菜。
其中距离泵站近、灌溉水源最充足的200亩地,便是通过搭建农业大棚,于去年底种上了西瓜,也陆续带动本村及周边就业五六十人,每人每日可收入160元。
“在西瓜产业发展中,我们也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定安县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龙门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全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定安县将以该项目为示范点,在更多区域推广“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经验,让更多的低产地变成“致富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您很有感触吧,曾经的石头地长出了这么多西瓜!”走在西瓜地里,记者忍不住和莫壮智交流起感受来。
“是啊,这些红土都是大家一车一车拉来的。”莫壮智一边走,思绪又回到了整治时的场景,如何一次次上门与农户沟通,如何见证这片土地的变迁……他一边回想过去,一边畅想未来——持续改良土壤,引入新品种、新技术等,发展采摘、观光等旅游项目,推动西瓜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思路越发清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