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金秋时节,鸭绿江畔的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二道沟村千亩五味子基地里,串串红果压弯藤蔓,村民挎着竹筐穿梭其间,指尖起落间,红宝石般的果实簌簌落入筐中。
“去年湿果每斤能卖4.8元,烘干后每公斤能卖到30元!”种植户刘忠玉边与记者聊天,边莳弄着五味子果树,黝黑的脸上笑出了皱纹。从昔日贫困村到如今的“五味子之乡”,这座边境小镇用一颗小红果敲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鲜红的五味子成为映照致富路的“红灯笼”。
破局:
从荒山薄地到产业萌芽
2006年的二道沟村,还是个“出门靠船、种地望天”的穷山村。全村103户307人挤在人均1.7亩的薄地上,种玉米大豆一年到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那时候村民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村党支部书记王祥回忆起当年的窘境,眼神里仍有感慨。
转机始于一次冒险。王祥偶然得知北五味子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便带着党员和村民代表坐船沿鸭绿江逆流而上,到集安青石镇的种植基地考察。“山上野生五味子都能长,咱地里为啥不能种?”他在党员大会上给村民算账:“种玉米亩产收入800元,五味子盛果期亩产1500-3000斤,按最低收购价算,效益是玉米的10倍!”
质疑声中,王祥带头划出30亩地做试验田,还专门设立“保护区”防止农药污染。每一年挂果时,鲜红的果实引来邻村村民围观,党员示范的“滚雪球效应”就此启动。2007年,在浑江区委、区政府“一村一品”政策支持下,三道沟镇将五味子列为重点产业,组织专家授课、补贴种苗费用,让这颗“野果子”正式在边境土地扎根。
蝶变: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支柱
如今,走进二道沟村,凡是能种五味子的地都已全部种满了五味子,藤蔓架沿着山坡铺展成红色海洋。种植户刁德山指着连片的基地感慨:“当年政府每亩补500元鼓励我们种五味子,现在我们主动到外村租地种,有我们村村民的地方就有五味子!”
规模化发展背后,是合作社的统筹发力。二道沟村成立“三红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还注册了“龙山红”商标。2020年,全村五味子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人均收入达6万元,从“困难村”一跃成为“首富村”。
这种模式迅速辐射全镇。仙人洞村党支部书记马金龙抓起一把烘干的五味子:“现在我们村种的五味子根本不愁卖,收购商提前两个月就来订,电话都接不过来!”据统计,三道沟镇五味子年产量达720万斤,按2024年湿果4.8元/斤计算,全镇收益超3456万元。全镇3394人中,80%靠此增收,“五味子之乡”的美誉实至名归。
升级:
从卖鲜果到全链增值
2021年的市场波动,曾让种植户捏了把汗。“鲜果价格从15元跌到3.5元,好多人看着烂在地里的果子直掉泪。”刘忠玉的经历并非个例。困境中,国网白山市城郊供电公司送来“及时雨”——建议建设空气源烘干厂,并为各村定制供电方案。
滴台村率先建成保鲜烘干厂,年烘干鲜果10万斤,不仅解决了保存难题,还让干果价格飙升至70元/公斤,每亩增收3000元。仙人洞村利用移民资金建成的烘干厂,每年为村集体创造4万元收入。截至2024年末,三道沟镇累计建成3座烘干厂,年烘干能力达30万公斤,产值约400万元。如今,五味子酒、饮料、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陆续问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销售渠道也在同步拓宽。除了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的传统销路,镇里组织种植户学习电商直播,在抖音、淘宝开设店铺,还带着产品参加长春农博会、北京农产品展销会。“现在客商直接开车到地头收,线上订单能发到广东、福建。”合作社负责人翻着手机订单,语气里满是自豪。
融合:
从单一产业到乡村蝶变
五味子架下,新的发展图景正在铺展。滴台村利用25平方公里水域优势,建成67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8万度,村集体再增收4万元;二道沟村兴起“五味子+旅游”模式,开发“冬捕江鱼、夏钓野鸭”的农家乐,游客能体验采摘、品尝五味子蜜饯,还能登上抗联遗址山感受红色文化。
产业兴旺带来村容巨变。二道沟村家家盖起新房,村口修起水上长廊,50多人的秧歌队常到市区演出。村里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吉林省美丽库区移民村”,干净的街路两旁鲜花盛开,俨然一幅边境小康村的秀美画卷。
“我们计划开发鸭绿江风景游,让游客住农家院、吃五味子宴。”王祥指着远处的青山,眼里满是憧憬。如今的三道沟镇,正将五味子文化融入旅游项目,举办采摘节、科普展,让这颗“致富果”成为展示边境风情的新名片。
坚守:
生态为笔绘就长远路
在三道沟镇的五味子基地,看不到一袋化肥。“我们只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土壤越种越肥。”王祥蹲下身抓起一把黑土,指尖还带着腐殖质的清香。为了守护长白山脚下的生态环境,全镇推行绿色种植标准,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指导病虫害防治,确保果实天然无公害。
吉林省水库移民管理局的持续扶持,让产业根基更稳。近年来,浑江区投入移民资金100余万元,开展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从最初村民“怕担风险”到如今主动扩种,五味子已成为刻进边境村民骨子里的“致富密码”。
夕阳下,滴台村烘干厂的货车缓缓驶出,满载的五味子干果将发往全国各地。这颗曾散落山野的红果,如今串起了边境小镇的振兴梦——从二道沟村的试验田到全镇6000亩的产业带,从卖鲜果到全产业链增值,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三道沟镇用五味子的鲜红,在鸭绿江畔写下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于子茹 杨燿嘉 吉林农村报记者 郭小宇)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