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田野上,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田地里,轰鸣的机械驰骋而过,奏响了一曲曲丰收的赞歌;田埂间,农民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此时的松原大地,满目皆“丰”景,处处秋收忙。
逐梦沃野新力量
日前,踏入前郭农垦集团红光农场有限公司水稻种植的核心地带,丰收的喜悦迎面而来。“轰隆隆、轰隆隆……”田野间,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齐腰高的稻田中,锋利的割刀快速切断稻秆,短短几分钟,一垄垄金黄的水稻便化作饱满的稻粒,装入早已备好的农用车里。
秋风送爽,晾晒归仓。正午时分,职工们将收割好的稻粒搬运到晒谷场上,金黄的稻谷如同“金色地毯”映衬着蓝天。村民手持稻耙,不时翻动稻粒,确保每一粒稻粒都能充分晾晒。“家里种了两垧多地水稻,现在都是机械收割,一天就能收完,节省了人力,减少了损耗。”正在翻晒稻粒的邰炳泉笑着说,“现在政策好,种粮有补贴,农技人员还上门指导,收入多了、底气足了,种地再也不用愁了。”
从乡间小路到农田,大型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伴随着轰鸣声,沉甸甸的稻穗被迅速收割并脱粒,被装入农用车。田埂边,职工们或协助转运稻粒,或手工收割零星地块的水稻,或捧着稻粒相互对比攀谈,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托”起丰产新农人
稻田金黄,一位新农人驾驶着收割机,驰骋在稻田里,收割了数百亩水稻。他就是红光农场有限公司新农人王光星。
“原来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科学种田,省时省力。我们家种了20多公顷水稻,从9月中上旬就开始收割,一边收一边卖。这几年耕种高产且口感优良的水稻品种,在市场上备受欢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品质大米的需求快速增长,我们要满足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需求。”王光星是场区的种粮大户,也是其他职工种植的“参照表”。“新农人得有新技术,国家惠农政策逐年增多,现代农业机械化服务及水稻农产品种植推广普惠于农,只要好好干就是好日子。我经常和农技人员交流,学习种地新知识,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常见难题,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秋收时,早熟品种早收割早销售。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修理农机,自家的收割机和农用车都是自己维修。”王光星说。
王光星不仅是种粮大户,还是有名的农机大户。“我们农场秋收早,完成秋收后,我带着3台收割机跟着车队跨区域收割,这几年先后在沈阳、丹东等地收割水稻,每台收割机每天能收3公顷土地,收入比较可观。”王光星说。近年来,他以现代农业机械化服务带动周边职工水稻规模化种植,用新的设备新的理念,扎根田野从事农技更新和推广。
金黄稻浪绘“丰”景
秋收时节,遍地金黄,稻浪翻滚,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
红光农场有限公司作为前郭县重要的“粮仓”之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为稳步推进秋收工作,减少收获损失,提高水稻品质,红光农场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晴好天气,充分发挥水稻分段收获优势,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公司产业发展部副部长杨中宝说,“2025年,我们耕地面积3421公顷,从9月7日开始进行收割,预计总产量突破3万吨。我们牢固树立‘早割晒、早拾禾、早收获、早翻地’的秋收工作思想,全面提升秋收效率与质量,保证新粮能够早上市,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水稻亩产有望再创新高,总产量较往年稳步增长,展现了红光农场有限公司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标志前郭农垦集团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职工增收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松原日报记者 张格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