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该村中华白玉蜗牛室外立体化养殖基地,拇指大小的蜗牛拖着褐色螺壳,在湿润的沙地上悠闲进食、爬行。“中华白玉蜗牛可是‘宝藏物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省委驻沛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八堡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宏宇边仔细查看蜗牛长势边向记者介绍道,“它不仅可作为食材,还能加工成蛋白粉、化妆品,食用、药用和护肤领域需求旺盛,附加值很高。”
以往,八堡村多以果树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有限。但这里沙地林地资源丰富,如何把“沉睡资源”变成“活资本”?
经过多地考察和反复调研,梁宏宇发现白玉蜗牛市场前景好,养殖周期短、成本低、价值高。更难得的是,八堡村的沙地排水性好,成片的乌桕树林能形成温度恒定、湿度适宜的微环境,非常适合蜗牛生长。
在省委驻沛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下,八堡村白玉蜗牛养殖示范项目迅速落地,投资建设喷灌、排水等设施,利用22亩乌桕树林开展林下套养。林下腐殖质为蜗牛提供天然饵料,蜗牛代谢物又反哺林地,形成“养殖+生态”的绿色循环,既降低成本,又保护生态。今年,村集体首批投放蜗牛苗60万只,集中在6月至10月养殖,预计可实现产值3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更巧妙的是,八堡村室外基地与此前工作队在胡寨镇中闸村建设的2500平方米室内恒温养殖基地可形成“双基地联动”,实现“技术共享、优势互补”:室内负责种牛繁殖和低温越冬,室外开展夏季快速培育,实现全年不间断养殖。
“双基地联动年产值最高可达400万元。”梁宏宇说,“我们还打算推广养殖技术、扩大规模,并推动蜗牛精深加工,让‘小蜗牛’真正成为村民共富的‘大产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