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田间指导花农生产。
七里河村现有花卉种植大棚200亩,主要种植扶郎、菊花、玫瑰等花卉,年产鲜切花1200万枝。产品通过线下订单、电商平台、“抖音”直播带货等多元化营销,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针对义县花卉产业存在品种有待丰富、栽培技术不配套等瓶颈问题,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创新服务模式,组建专家团队,决定开展定向帮扶。
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专家团队对七里河基地内种植的艾莎、香槟、洛神、曼塔等三十余种玫瑰,进行株高、花朵颜色、形态、香味、瓶插期等性状调查,并调查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应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种。同时,密切监测不同品种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基于前期翔实的调查结果,七里河切花生产摒弃了“一刀切”的传统种植模式,迈向了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专家团队根据不同玫瑰品种的独特性状和抗病能力,科学调整了夏季种植密度。植株高大的品种适当放宽株距,保障通风透光。植株矮小的品种则合理加密。
与此同时,专家团队指导从幼苗期开始,将达不到切花要求的枝条从基部捻压成为营养枝。从第一次采花开始,每株选择2~3个粗枝条,留茬15~20cm作为产花主枝。通过将枝条分别培养成为营养枝和产花主枝,显著提升切花质量和产量,更能改善植株整体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两项核心技术的结合应用,成为保障夏季高温期切花玫瑰品质稳定与产量突破的关键利器。专家团队还使用便携式土壤养分检测仪,对生产切花的温室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出的氮磷钾含量等情况,指导农户及时调整追肥配方,为持续生产高品质切花提供保障。
依托“义县鲜切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在七里河村建立鲜切花生产示范基地60亩,辐射带动周边300亩花卉产业基地,每亩节本增效5000多元,累计助力当地新增加经济效益150余万元。
“过去夏季玫瑰品质差、卖价低。现在按专家指导疏密、捻枝,花苞更多、花朵更大更标准,优质花率提升到80%以上!“存仁花卉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毕存仁高兴地说。(通讯员:杨佳明 记者 : 胡海林)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