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卫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大力发展“六特”产业部署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做大基地、做强加工、做优品牌、做活市场的工作思路,坚持种养、粮肉、头尾一块抓,推动全市乡村产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到342家、15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产值达78.2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主体培育,推动粮油果蔬提质增效。依托沙坡头区、中宁县大米,海原县小杂粮、马铃薯、油料等优质粮油产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万亩、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5个,重点支持银豊米业、拓老七粮油、丰泽粮油、锦彩农业等10余家地方特色粮油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开发全品类产品。依托引黄灌区设施蔬菜、苹果和供港蔬菜优势区,建设沙坡头区柔远、中宁新堡、海原三河等农产品加工强镇,培育舟塔乡、香山乡、韩闸村等“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发展虹桥有机食品、西部枣业、神聚农业等联农带农富农果蔬类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10余家,“中卫硒砂瓜”“沙坡头苹果”“韩闸韭菜”“海原小米”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2023年,全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分别为26.7万亩、62.3万亩,产值达15.23亿元、23.53亿元。
三是突出抓好布局优化,推动牛羊产业扩规增量。持续打造“中卫高端肉牛之乡”,加速构建以海原县为核心,沙坡头区、中宁县为两翼的肉牛良种扩繁基地、高效育肥基地和牛肉加工基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建成肉牛、滩羊规模养殖场53个、大型屠宰加工企业5家,中国(宁夏)肉牛良种繁育中心落户海原,肉牛、滩羊饲养量达56万头和290万只,优质牛羊肉年产量达6.2万吨,“夏华肥牛”“穆和春”牛羊肉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宁夏名牌产品”。聚焦扩规提质、全产业链融合,打造形成“一地六区”百亿级牛奶全产业链发展集群,建成规模化奶牛场42个,奶牛存栏14万头,生鲜乳产量达56万吨,鲜奶品质超过国内标准,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已成为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企的首选奶源基地,中宁黄河乳业“恬恩”“汇滋力”“英贝儿”等婴幼儿配方乳粉畅销全国,牛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
四是突出抓好功能拓展,推动休闲农业稳步发展。深入挖掘沙坡头田园综合体、中宁丰安屯和黄羊古落、海原乡村特色文化等农文旅优势,借助规划之力、文创之力、品牌之力,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53家,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3条,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9家,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自治区特色旅游村8个。截至2023年底,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收入1.54亿元,带动农户数5520户,每年稳定解决农民工就业1万余人。
下一步,中卫市将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机遇,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整合各类资源配置,全力补齐枸杞、畜禽肉、生鲜乳精深加工等短板弱项,全面破解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创新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加强冷链仓储物流、提升产品品牌效益、助推电商销售多元化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前后端服务功能,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夯实联农带农增收成效,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