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青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连续六年稳定实施超300万亩
8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我省以科学施肥用药为抓手,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动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该行动实施面积已连续六年稳定在300万亩(1亩≈0.067公顷)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较行动实施前...
8月13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传来好消息,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青海省自主培育的“青杂12号”和“青杂21号”油菜品种成功入选,分别被列为骨干型品种和苗头型品种。此次全国共有29个油菜品种入选,其中“青杂”系列是仅有的2个春油菜品...
为鼓励和调动牲畜养殖户(场)的生产积极性,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8月6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出台《2025年稳定畜牧业生产补助方案》,安排821万元奖补资金稳定畜牧业生产。 《方案》明确,2025年海北州牲畜出栏省定目标为154.85万头只,...
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动植物检疫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切实为农牧民群众和企业减负,近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动植物检疫及相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广泛征求基层检疫工作人员意见,制定发布了《动植物检疫8条便民措施》,旨在以更便捷、高效的检疫...
据省气象局消息,近日,青海省标准化协会正式通过《高原冷水鱼养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团体标准立项审查,该标准填补了高原特色渔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空白。 该项标准由海南州气象局牵头申报,联合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编制,该标准聚焦青...
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动植物检疫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切实为农牧民群众和企业减负。近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动植物检疫及相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广泛征求基层检疫工作人员意见,制定发布了《动植物检疫8条便民措施》,旨在以更便捷、高效的检疫...
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基层监督治理的重点内容。截至2024年底,青海村集体经济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91个,这体现出“三资”管理在提升村集体经营活力、增加农...
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锚定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豌豆苗种植为突破口,实现产业提质、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多重效益。截至8月5日,今年豌豆苗种植面积扩展至200多亩(1亩≈0.067公顷),较去年新增40亩,亩产稳定在500公斤。 近年来,为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寺寨乡创...
8月6日,记者从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办公室获悉,海北州严格依据《海北州支持农牧领域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将省级财政下达的837.86万元奖补资金全额拨付到位,惠及“一主两辅”产业链的26家企业。 该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分三年下达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08亿元,其中枸杞、冬虫夏草等滋补食品、优质乳制品、天然调味品三大优势品类表现突出,分别实现网络零售额2.88亿元、1.29亿元和0.95亿元,合计占全省总额的72.3%,“净土青海·高原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