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谷飘香,螃蟹肥美。9月19日,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李城村,千亩稻田丰收在望,自动化灌溉设备强劲运转,汩汩清水滋润田间。
在距离稻田不到百米处,国网天津宁河公司东棘坨供电服务中心杨铭硕和同事正在进行10千伏赵景线自动化开关更换工作。
东棘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9.6万亩,占宁河区总种植面积30%以上,是区域种植重镇。作为支撑区域秋收用电的“主力线路”,赵景线则承担着沿线1.2万余亩稻田、50余台水稻灌溉、加工农用变压器及动力电表的供电保障任务。
“现在稻田灌溉、粮食储存加工都离不开稳定供电,这次新安装的三遥智能开关投入运行后,将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任何细微异常,信息很快同步推送到我们运维人员手中,响应更快,供电也更可靠。”杨铭硕介绍。
近年来,宁河区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随着秋收进程推进,一部分玉米、大豆等粮食陆续收割后被加工成饲料,喂养稻田里生长的河蟹。
9月到11月是秋收的关键阶段,也是用电高峰期。宁河公司提前对接各村委会,征集秋收新装用电需求,开展涉农重点线路改造工作。依托‘网格化’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涉农重要用户设备检查,宣传安全用电和线上办电知识,让电力服务融入秋收全环节。
在30公里外的潘庄镇潘庄村,永旺饲料厂的老板付桂利长舒了一口气。“都说养蟹离不开饲料厂,咱饲料厂可是一刻都离不了电,要不是你们,刚刚客户预定拉走的20吨玉米饲料真生产不出来。”他对再次上门检查的宁河公司潘庄供电服务中心员工钟凯说。
宁河特色美食七里海河蟹即将上市,蓬勃发展的养蟹业,带动了本地饲料产业的红火。这半个多月,付桂良的饲料厂每天至少要交付40吨玉米饲料,送到周边三四十家本地养殖户,厂内的全自动饲料颗粒筛选机和粉料机每天需要连续运转近12个小时。
前一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进入饲料加工车间启动设备时,粉料机却毫无反应。他赶紧检查电源和线路,都没有明显问题,但机器就是无法启动,而刚到的几百吨玉米还在等着加工,急得他满头大汗。
正为此发愁时,恰逢宁河公司工作人员钟凯、王祺利前来开展重点秋收用户安全检查服务,了解情况后,两人立即投入排查,发现故障原因是粉料机的电源接线处老化导致的接触不良,马上指导用户更换一条新电源线。电源合闸、按下按钮,粉料机重新启动,金黄色的饲料颗粒簌簌落下。
从丰收的田野,到忙碌的厂房,都有电力员工服务的身影。截至目前,宁河公司已完成25条农网线路自动化改造,开展特巡检查15次,消除安全隐患53处,发放安全用电手册275份。(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通讯员 何铎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