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的新疆,热情洋溢。这也是知名啤酒品牌“乌苏”很浓烈的时节。
当昭苏的天马驰骋草原,吸引全国游客关注之时,乌苏啤酒作为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赞助商,在微博上邀约各地游客并在活动现场设置趣味互动区,把骏马的热情与乌苏品牌有机融合;8月的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3米高的大冰箱带着乌苏品牌很清凉的饮品,用很直接的方式把凉爽送给顾客……
不难发现,2025年的乌苏啤酒一直不断在各类非现饮场景与喜爱它的顾客“整活儿”互动。特别是在年初,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后,乌苏啤酒这个印象中的老品牌开始焕发青春,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应对啤酒市场新变化,让“硬核”品牌形象与“浓人”顾客画像深度绑定,增进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从1986年投产至今近40年时间,乌苏啤酒凭借“硬核”品牌形象和企业长期的品质坚守,逐步从县办小厂成长为全国性啤酒品牌。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红利,乌苏啤酒高浓度、大包装等“硬核”属性获得了大量免费曝光和社会自发传播,一跃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现象级品牌。今天,在中国居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啤酒行业传统发展方式迎来改变的背景下,乌苏啤酒正通过一次次成功的跨界经营,从产品、活动、推广多维度重塑品牌发展,开启了乌苏品牌拔节生长的“破圈”之旅。
布局饮品业务
从复杂市场变化中突围
昨天的“乌苏”是啤酒,明天的“乌苏”不光是啤酒。
5月16日,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全新能量饮料“电持”。这款富含维生素、牛磺酸、烟酰胺等成分的能量饮料,采用简约而独特的北欧设计风格,将“电池”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随时充电”的感觉,一如既往保持着乌苏“硬核”的品牌形象。
仅仅3个月后,乌苏啤酒再推新品。天山鲜果庄园苹果味汽水正式下线,这款以阿克苏苹果为原料的新品,延续了品牌鲜果萃取的核心理念,通过天然果味与碳酸饮料的融合,打造新疆天然果汁饮料,成功让乌苏切入非酒精饮料赛道。
乌苏从啤酒向非酒精饮料跨界的同时,国内啤酒行业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中国啤酒产量自2014年达峰后持续下滑,2024年产量同比下降0.6%,现饮渠道中,餐饮、娱乐受消费习惯变化冲击明显。2025年上半年,全国啤酒产量同比再降0.3%,酒企不得不从过去“坐等”渠道上交业绩,到亲自“下场”携手渠道共进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未来碳酸饮料市场规模将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我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622亿元。
一边是啤酒行业放缓,一边是饮料行业蓬勃发展,如何借助啤酒渠道优势抓住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新的消费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落子。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涛表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饮料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天山鲜果庄园苹果味汽水和“电持”系列饮料产品的推出,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饮用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在布局新赛道的同时,乌苏啤酒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依靠创新研发突破发展瓶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新品布局、拓展非现饮渠道、提升罐装产品占比,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为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场需求在哪里,公司的策略就侧重哪里。”姜涛说,近年来,乌苏啤酒抓住年轻人对啤酒消费的多元需求,秉持创新精神,持续探索新产品、新品类,密切关注消费者反馈意见,推出“乌苏啤酒大红袍精酿”“楼兰秘酿”等多款1升装新品,满足“大容量”和“分享装”的消费需求,走产品差异化路子,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富有创意的产品。
从突出酒精度和麦芽浓度高的产品特点,巩固乌苏的“硬核”形象,到建立新疆本地原料供应链,强化地域特色,传递“新疆风味”的饮料新品,乌苏啤酒始终坚持“硬核”定位又不断迭代的品牌策略,通过品牌赋能与渠道协同,成功实现跨界联动,形成了“啤酒+能量饮料+果味汽水”的多品类产品矩阵,让乌苏这个老品牌在发展中拥有了更多时尚新活力,也让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为品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
投身文旅融合
新疆元素赋能品牌价值
行业分析指出,网红产品若缺乏持续创新,易陷入“昙花一现”困境。乌苏啤酒在互联网上收获流量与关注后,如何保持品牌创新活力,长期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成为品牌建设需要长期关注的课题。
特别是2025年以来,中国啤酒市场愈发呈现出消费场景多元化、产品细分化、品牌年轻化的“三化”趋势,快速调整并适应这一趋势,就能赢得品牌发展的主动权。
为此,乌苏啤酒近年来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覆盖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形成了以“核心经典款+高端创新款+地域特色款”为骨架的立体化产品矩阵。同时,充分运用好新疆品牌自带新疆元素的优势,打造品牌与场景双驱动营销模式,以新疆元素赋能品牌价值,让广大消费者在现饮场景之外认识熟悉乌苏品牌和品牌传递的“硬核”“浓人”的价值观念,从而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简单来说,消费者即便不喝啤酒,也能喜欢上乌苏,认同乌苏“硬核”“浓人”的品牌属性。
2025年7月,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在昭苏县成功举办,乌苏啤酒作为本次活动的赞助商,以多元形式融入活动,为天马节注入全新活力。
开幕式当天,乌苏啤酒开启全程直播,吸引大量线上观众“云游”天马节,实时呈现“天马浴河”的震撼场景。在活动现场,乌苏啤酒还打造了特色文化区、趣味互动区和畅饮尝鲜区,游客一边体验天马文化、一边品尝乌苏啤酒,深度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啤酒的浓郁与飒爽的马背风情,完美诠释了“浓人”的品牌形象,乌苏的品牌文化与天马文化相得益彰,让游客在体验大美新疆之余感受到了乌苏啤酒的豪爽与热烈。
姜涛介绍,2025年上半年,乌苏啤酒围绕本地文化与消费场景双向发力,不断拓展品牌沟通边界、激发市场消费活力。除积极参与诸如天马节等新疆本地文旅活动,打造独特品牌体验外,还通过“乌苏+烧烤”组合深化消费场景,让全国各地消费者在享受美酒的同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热情与豪迈。
2025年夏天,成都市张家巷21号的乌苏烧烤成都宵夜城成了许多年轻消费者体验乌苏品牌文化的聚集地。乌苏秘酿、乌苏生啤、乌苏纯生、乌苏白啤……各类乌苏啤酒一应俱全,配合诱人的烧烤,这样的场景充分满足了消费者了解、体验乌苏的全部需求。
目前,乌苏啤酒已在上海、成都等地开办多家“乌苏烧烤”,以“啤酒+餐饮”的模式,打造线下“吃烧烤、喝乌苏”消费场景,增强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建立基于品牌文化和价值的情感链接,开辟品牌推广传播的新渠道。
响应ESG计划
成功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型
品牌文化来源于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来源于制度建设。乌苏品牌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走出融合之路,源自企业内部管理的一次次升级,在另一个维度支撑着品牌战略落地,这种“内功”往往容易被外界忽视。
2022年嘉士伯中国启动“共同迈向并超越零目标”ESG计划,率先在业内引入ESG管理模式。乌苏啤酒作为嘉士伯中国旗下企业,积极响应这一计划,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代表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考虑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治理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ESG管理,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应对国际合规壁垒、提升品牌价值、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及增强资本溢价的重要举措。
在嘉士伯中国的统一部署下,乌苏啤酒围绕“零碳足迹”“零农业足迹”“零包装浪费”“零水浪费”“零非理性饮酒”“零事故文化”六个“零目标”制定了解决重要ESG议题的路线图,将ESG治理贯彻落实于日常运营中,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锻炼企业与品牌共同成长的“内功”。
“不能再用过去管理啤酒厂的经验管理今天的乌苏。”姜涛说,乌苏啤酒正致力于实现“酿造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的企业宗旨。
不同于市场开拓的大手笔,乌苏啤酒的生产管理很“吝啬”——一滴水都不能浪费。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生产线安静而高效,看不到锅炉燃烧的尾气黑烟,也没有麦汁煮沸时溢出的蒸汽,连洗瓶消毒环节多余的热量也可以得到回收利用……
如今,乌苏啤酒生产工厂不仅有效控制住了污染排放,其能耗与碳排放也明显降低。2015年至今,该公司水耗降幅达31.5%,热能耗降幅达42.9%,碳排放减少了74.4%,清洁高效已成为生产常态。
“我们一直坚持用绿色酿造理念生产品质‘硬核’的啤酒。”姜涛介绍,近年来,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测算,乌苏啤酒将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净化后再用于生产,可实现年回收二氧化碳5930吨。2025年,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酒厂获评乌鲁木齐市首批“无废企业”。
“里里外外都要‘硬核’品质。”姜涛说,乌苏啤酒不仅产品属性“硬核”,企业管理同样过硬,这是保持乌苏啤酒品牌活力的关键。
从一款县域啤酒成长为全国知名品牌,从一家酒厂成长为一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现代化企业……乌苏啤酒的融合“破圈”之路还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