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大新烤烟连片种植基地,广袤的烟田仿佛一片绿浪,无人机、小型器械穿梭在烟田,高效率采收烟叶;在智能化电烤房,工人将源源不断运来的烟叶进行分拣、筛选、绑杆、装炕……眼下,文山州39万余亩烤烟相继成熟,进入烟叶采收、烘烤的黄金时节。
文山州紧紧围绕“品质特色突出、工业需求旺盛、烟农荷包鼓鼓、运行规范高效”的目标,把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作为提质、减损的重要突破口,以建设烘烤队伍、健全培训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推进专业化烘烤为工作重点,探索采、编、装、烤多环节一体化服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保证烟叶质量的前提下,今年全州预计实现烟农售烟收入18亿元以上、烟叶税4亿元以上,烟草产业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现在有了绿色电能烤房,可以随时掌握烤房的动态,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烘烤损失,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好,我们烟农省心省力。”在砚山县江那镇舍木那烘烤工场,烟农田保良一边查看烤房温度一边说,今年是他跟烟叶打交道的第7年,家里种了30余亩烤烟,烟叶烘烤收购越来越智能化,让他对种烟信心十足。
为推动烟叶烘烤降本提质增效,文山州大力推进新能源烤房改造及建设,2023年以来,全州改造燃煤烤房185群3986座,新建电能烤房49群976座。创新管理运营模式,由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型合作社或委托综合型合作社运营烤房,为烟农提供采、编、装、烤一体化服务。“相较于传统烟农自烤模式,通过专业化服务,在采收、编装、烘烤3个环节,每公斤烟叶可以降低成本1.4元,今年,舍木那烤房群预计可为烟农降低成本16.8万元。”江那烟站工作人员周绍文介绍。
今年以来,文山州全面推广“站外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模式,烟农或烟农代表携带经集中分级点专业化分级的烟叶进入烟站进行交售,烟农在手机小程序上就能看到烟叶定级、交售情况。收烟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不仅提升了分拣效率和收购等级质量的稳定性,还省去了烟农初分烟叶环节的资金投入,大大降低了烟农成本。
在砚山县洪福烟站烟叶交售大厅机械收购区,一辆辆满载着金黄色烟叶的车辆整齐排列,前来交售烤烟的烟农代表自主扫码,将烟叶放入定级机传送带,逐仓定级,经过无人过磅后,烟叶的重量、等级等信息显示在收购一体机上,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收购现场繁忙而有序。
“机械分级统一烟叶收购标准,无人过磅保障收购公开透明,定量分秤杜绝仓储移库升损,全环节质量追溯促进补齐生产管理短板。”洪福烟站站长罗顺琼介绍,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进一步保障了烤烟收购质量和烟农切身利益,收购过程公平公正、足斤足两。
为了更好地服务烟农,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指导合作社组建专业化分级队98支2109人,外聘助收人员1807人,并同步开展业务、安全和廉洁教育等岗前培训。目前,全州烟叶收购工作正平稳有序全面推进,预计9月下旬可完成采烤收购工作。(作者:王世涵)
弥渡县 通海县:绿色烘烤 降本增效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玉溪市通海县等地推动烤烟生产向高效、环保转型,大力推广使用电能烤房烘烤烟叶,实现烟叶烘烤节能减排、减工降本。
时下,弥渡县苴力镇栗子园村的山地里,一片片成熟的烟叶随风轻摆,烟农们正忙着采摘;村产业合作社新建的电烤房里,烟农们有的夹装烟叶、有的装炉,技术人员正通过控制面板设定温度、湿度与烘烤时间。
栗子园村力六山小营组村民李钦今年通过土地流转栽种了131亩烤烟。前些日子,他首批“尝鲜”,将新采的1600多杆烟叶送入电烤房进行烘烤。烤烟出炉那天,看着品质均匀、色泽金黄的烟叶,李钦十分高兴:“今年烟叶收成不错,电烤房烤出的烟叶不仅成色好,烘烤成本也降低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栗子园村村民黄文海种烤烟已经20多年。黄文海介绍,以往的老式烤房,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添加一次燃料,烘烤全靠熬。现在的电烤房采用先进的空气能热泵技术,动动手指触控屏幕就可调节温度。“电烤房节能环保,操作也比较轻松,烤出来的烟叶在颜色和香味上都比以前的好,每一炉烟的烘烤成本比传统烤房节约了两三百元。”黄文海说。
今年初,栗子园村通过“以补代建”方式筹资138万元新建10座电烤房,并于8月1日正式投运。电烤房“一键启动”,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大大节省了烟农的时间,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弥渡栗园扶贫产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杨学银说:“10座电烤房可以烘烤500亩烟叶。在非烘烤季节,还可以烘烤鲜花、蔬菜、干果、菌类等农副产品,真正实现一房多用。”
2024年,弥渡县共种植烤烟4.94万亩,预计收购量13.43万担左右,预计产值2.55亿元以上。7月以来,该县烟草部门通过培训上岗,共派出40名专职烘烤辅导员分片定员进入各烟区,对密集烤点和普通烤房烟农进行烘烤技术指导,努力降低烘烤损失。
2022年至今,通海县共建设电能烤房595座,在大幅降低燃煤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同时,烟叶烘烤质量、烟农收入显著提升。
在通海县九龙街道大梨社区六组,今年新建的20座电能烤房排列整齐。经过一周的烘烤,第一炉烤烟新鲜出炉,烟农们正忙着将一杆杆“黄金叶”从烤房内取出。“电烤房烤出来的品质好,颜色也漂亮,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烟农王元碧十分认可电能烤房的烘烤效果。
这批新建的电能烤房是密闭式空气源热泵电能烤房,与传统的燃煤烤房相比,电能烤房工艺设置方便,升温、降温操作简单,恒温保持可靠灵敏,能有效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烟叶成品质量。“电能烤房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污染、容易操作,而且升温灵敏、稳温性能好,我们将严格按照烘烤工艺进行烘烤,争取烤好每一炉烟叶,让烟农满意。”大梨社区六组烘烤师祁家学说。
“今年,全县新建电烤房240座。电烤房的投入使用,不仅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省成本、增加烟农收入。”通海县烟草公司烘烤师王春满说。(作者:秦蒙琳 王璐瑶 杨文虹 朱雁飞)
镇沅县:提前谋划 加强监管
8月25日,随着烟农们将一车车金灿灿的烤烟运入收购点,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2024年烤烟收购工作全面开启。
一大早,者东镇新文、学堂两个烤烟收购点就排起了长队,烟农们载着一车车烟叶,从各个村赶到收购站,站内工作人员对烟叶进行分级、初验、定级、过磅、入库,一筐筐“金叶子”变成了“钱票子”。开秤第一天,者东镇两个烟叶收购点就交售烟叶33715.5公斤,均价28.87元。
连日来,勐大镇烤烟收购点、田坝乡烟叶站内满目金黄,运烤烟的小车络绎不绝。“按照开秤情况来看,今天预计可以收80吨,今年我们计划收购6.5万担烤烟,预计10月初完成。”勐大镇烟站站长李学勇介绍。“现在种烤烟,每个环节都有技术人员指导,今年雨水虽多,但是经过悉心管护,烟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我种了30多亩烤烟,按今年的收购价,估计纯收入18万元。今年的烤烟收购政策好,卖烤烟的钱第二天就到账了。”田坝村烟农张译友高兴地说。
为了确保烤烟收购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镇沅县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烤烟收购实际情况和烟农需求,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为烤烟收购工作“保驾护航”。勐大镇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和消防安全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和安全管理,提前安排技术员到烟农家里指导烟农预检、分级,保障烟叶等级质量。振太镇成立烤烟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大对烤烟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烟农充分了解收购标准和价格,保障烟农的合法权益。按板镇进一步加强收购政策宣传和烘烤技术指导,合理制定收购方案、调配收购人员,并对烟叶分级工、烟叶预检员、烟叶收购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烟农约时定点收购烟叶,确保烤烟收购工作有序进行。九甲镇提前对烟站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制定严格的收购标准,加强对烟叶的检查和评定以及对收购流程的监管,确保收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我们收烟期间将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烟叶收购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九甲镇烟站站长白金发介绍,今年,九甲镇烤烟种植面积3700亩,计划收购烟叶1万担,预估产值1700万元以上。
据悉,镇沅县2024年种植烤烟9.7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6.7万担。全县在恩乐、按板、勐大等地设置10个烟叶收购点,已于8月25日开仓收购,计划10月3日结束,预计实现产值4.55亿元以上,烟叶税收1亿元以上。(作者:高玥 胡梅君 杨振涛 戴萍)
古城区七河镇:集中收购 减少环节
近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9000余亩烤烟迎来采烤期。连片的烟田里,烟农忙着采摘烟叶,并一车接一车地送到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烘烤。
合作社烘烤点烤房外,烟农将一片片烟叶整齐放入烟夹,再有序放入烤房等待烘烤;另一些烟农则将已经烘烤出炉的烟叶装车,运往集中分级点等待分级。
“我家种了4亩烤烟,这两天全家都在忙着收烤烟。”七河镇木关一组的施连会一家正忙着编烟叶。“烤烟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收入三四万元。”施连会说,家里种植烤烟已有10多年,收入比较稳定。
今年当地全面实行“专分散收”模式,通过在种植烤烟的村小组设置集中点,烟农只需要将烟叶采、编、烤后运送到集中点,由集中点交烟代表运送到合作社后进行专业化分级,再由合作社统一交到烟站。丽江市烟草公司古城区分公司金山烟叶站站长廖德智介绍,今年的收购过程减少了烟农到专业化分级点、烟站等处层层分级的麻烦,主要由分级代表进行,减轻了烟农的负担。
“我们金山烟站负责4个乡镇的烟叶收购,总种植面积1.13万亩,收购总量3.1万担,七河镇烤烟量是最大的,占全站收购量的三分之二。”廖德智说,今年的烤烟收购价格预计与去年持平。
“烤烟是七河镇的支柱产业,今年七河镇烤烟种植面积达9039亩。”七河镇农业办工作人员李建成说,政府相关部门将全力配合烟站和合作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烤烟烘烤、收购工作顺利进行。(作者:李铁成 刘文湘)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