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选育的家蚕新品种"限白一号"斩获千万级签约。该成果通过基因标记技术,首次实现了实用蚕品种的蚕卵性别自动精准识别和分选。
据了解,由于雌蚕、雄蚕吐的丝粗细不同,混养后缫丝均匀性差,制约了生丝品质,就得把雌蚕、雄蚕分区养殖,再分开缫丝。但人工分选效率低、成本高,还容易损伤蛹体。现行的剔除雌卵、"单养雄蚕"的办法,种卵利用率仅有50%,制种成本翻倍。通过基因标记技术,“限白一号”家蚕的雌卵为黑色,雄卵为白色,经卵色分选机自动分选后,雌雄卵均可存活并用于分养,种卵利用率达100%,综合效益比传统模式提升20%以上。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童晓玲:“这是家蚕品种里面,唯一一个在产卵时期,来鉴雌雄的。分选机分辨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突破了在实用、高产、优质品种基础上,实现家蚕生命周期最早期,也就是卵期雌雄精准识别和智能化分选的技术。”
在近日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成果交流路演中,"限白一号"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团队与家蚕种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1000万元。这项基因标记技术将率先在山东等主产区推广,推动"工厂化养蚕"模式落地。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李春林:“进行雌雄分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我想我们这样的智能化的、基于机选的雌雄分选技术,应该对其他动物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杨雪仪 莫亚 特约记者 张瑜洋)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