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夏秋交替,天气情况多变,阴雨天增多,昼夜温差增大,易出现反底、倒藻等导致水质变坏的情况,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出现寄生虫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增多的现象,要加强相关防范。
一、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易发虹彩病毒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及寄生虫病等。
(二)虾类:南美白对虾易发虾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罗氏沼虾注意防范十足目虹彩病毒病、黑鳃病等。
(三)海水鱼类:大黄鱼易发刺激隐核虫病、本尼登虫病、锥体虫病等;七星鲈易发溃疡病。
(四)海水蟹类:易发蜕壳不遂症、黄水病等。
(五)中华鳖:易发鳖腮腺炎病、红脖子病、鳖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防治措施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巡塘和饲料投喂等养殖环节的管理。加强日常水质监测,注意观察水色变化、定期检测水体理化指标,必要时采取一定措施保持水体相对稳定。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密切关注摄食情况,科学投喂。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起捕上市以促进小规格品种的良好生长。
(一)淡水鱼类
根据池塘和天气情况定期做好水体和食台消毒等工作,抑制病原滋生;加强池塘水体增氧和底质改善,注意水色变化、避免藻类大量死亡或有害藻类暴发。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应适当减少投喂,在进行水体消毒的同时,开展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筛选敏感的国标渔药抗菌药拌饲投喂治疗;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发病时需停饲并消毒水体,及时捞出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隔离;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使用敌百虫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有一定治疗效果;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
(二)虾类
可采用轮捕等方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同时加强水质管理,防止倒藻、反底等不良现象发生。适时补充营养,增强虾体抗应激能力,防止蜕壳不遂。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定期做好水环境消毒、增氧等工作,保持水体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生长迟缓,则可能携带虾肝肠胞虫,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同池虾类摄食病、死虾;用生石灰等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细菌性疾病时,可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消毒,并及时停止投喂或者减少投饵量。发病池需要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防止病原进一步传播。
(三)大黄鱼
定期做好网箱清洁工作,确保网箱内水流畅通。刺激隐核虫病发病时对局部感染的病鱼可采用低盐度或淡水处理;对整个养殖区感染的,及时将网箱移至低盐度海区,及时清除病死鱼。本尼登虫卵易附着在网衣上,需定期驱虫及更换网衣,在流行季节可用三氯异氰脲酸粉在网箱四角挂袋,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吡喹酮预混剂(水产用)驱虫。
(四)海水蟹类
要保持海水盐度稳定,根据养殖环境定期对养殖水体消毒。流行季节进水后泼洒硫酸锌粉(水产用)的水溶液杀虫,发病后及时捞出死蟹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隔离工作,以免造成周围池塘感染。
(五)中华鳖
做好日常消毒和水质调节工作;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控制投饲量,避免污染水质。发生细菌性疾病时,水体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溴氯海因粉(水产用)消毒,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拌饲投喂抗生素。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