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8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为有效防范减轻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夏季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指导针对性,确保夏季蔬菜稳定生产和均衡供应,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育苗管理
夏季是我市秋茬及秋延后茬口甘蓝类、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育苗的关键时期,通过推广应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育适龄壮苗。一是科学消毒。未包衣种子合理采用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方法,做好种子消毒工作,预防苗期病害。二是肥水管理。选用适宜配比的三元复合肥,依不同作物、不同苗龄交替施用。阴雨天日照不足且湿度高时不宜浇水,浇水以正午前为主。三是环境管理。覆盖遮阳网遮光降温,防止强光灼伤菜苗;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60%~80%;有条件的育苗场可采用湿帘-风机系统、水空调、环流风机等设备进行降温通风。定植前根据天气情况,逐步揭开遮阳网以见光炼苗,并控制水分供应,提高种苗抗性。
二、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管理
1、环境管理。夏季设施蔬菜环境调控的关键是降温降湿及适当遮光。温度较高时,可打开所有通风口,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温湿度,注意通风口安装防虫网。茄果类、瓜类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遮阳降温,阴雨天和早晚打开遮阳网;叶菜类蔬菜可全天进行遮阳管理,在上市前3~5天打开遮阳网,增加光照,提高蔬菜营养品质和商品性。
2、肥水管理。肥水供应遵循少量多次、薄肥勤施原则,维持土壤湿度和肥料浓度稳定,促进根系生长。果菜类蔬菜要控氮增磷钾,适时补充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海藻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适时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3、植株调控。果菜类蔬菜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合理平衡秧果关系。根据品种特性、植株长势和栽培方式,及时吊蔓、绑蔓、整枝、打杈、摘心,去除黄叶、老叶、病叶,促进通风和植株平衡生长。夏季温度过高,果菜坐果困难,可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提高坐果率,注意掌握好使用浓度、时间和次数。及时疏去无效花、畸形果、病果,提高果实整齐度与商品性。
三、加强露地蔬菜生产管理
夏季露地在田蔬菜主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及叶菜类蔬菜为主。一是选择适宜品种。夏季高温多雨,宜选择耐热、耐旱、耐涝、抗性强的品种。二是合理植株调整。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要根据植株长势,提早搭架,及时整枝、打杈、摘心,合理疏花疏果,以利通风透光。注意保留果实上部一定数量的叶片,防止阳光直晒导致日灼。三是加强肥水管理。瓜类、茄果类蔬菜初花期,要适度控水,促进坐果;结果期,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适时追肥。可根据植株长势,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防止植株早衰。叶菜类蔬菜要合理追肥灌水,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
四、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危害。
一是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轮作换茬;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应用葱、蒜、芹菜等伴生栽培防控病虫害;及时清除杂草,摘除老叶、病叶(枝、果),集中离田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虫基数。
二是物理防治。科学诱杀,通过性诱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食诱杀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物理阻隔,覆盖防虫网阻止鳞翅目害虫和蚜虫、烟粉虱迁入为害;覆盖双色地膜趋避蚜虫;覆盖地膜阻止蓟马、斑潜蝇、夜蛾类害虫入土化蛹。有条件的可利用臭氧发生器释放臭氧控制棚室内白粉病、霜霉病、叶霉病等气传病害的发生。
三是生物防治。使用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根腐病、枯萎病等;释放害虫天敌,在害虫害螨发生初期,补充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小花蝽、赤眼蜂等生物天敌防控蚜虫、红蜘蛛、蓟马和夜蛾类害虫。
四是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农药的复配混用和轮换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严格遵循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收蔬菜。
五、科学防灾减灾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灾害性天气应对预案,提醒农户及时落实技术措施,减少因灾受损,保障蔬菜安全稳定生产。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