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炎”值下 “菜篮子”供应有保障
海陵区华港镇全域种植蔬菜面积近万亩,是江苏省“菜篮子”工程永久性生产基地。
7月4日上午8时,户外阳光炙热,晒得人直冒汗。在华港镇溪西村龙溪蔬园基地内,负责采收蔬菜的村民们已经忙活了3个多小时。
“近期天气炎热,白天大棚内温度太高,所以我们采取了错峰作业的方式,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工。”基地管理员张羊西介绍,大棚香丝瓜7点前就采摘好了,7点半农业经纪人准时来到基地将丝瓜收走,最快半小时就能送到周边农贸市场。
采收完丝瓜后,村民们又钻进大棚采摘豇豆。“每天9点前采收结束,村民们就可以回家了。下午4点会有农业经纪人过来把豇豆收走。”张羊西说。
智慧大棚精管理
“当前,我们基地的香丝瓜和豇豆每天能上市1000斤左右,较本轮高温天气之前,产量略有下降,不过对产值没有影响。”龙溪蔬园负责人梁根九介绍,龙溪蔬园共有高规格钢架大棚50个,有将近一半的大棚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到各个大棚内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多项实时数据,动动手指就能控制大棚卷帘的升降、滴灌系统的开关等。”
农技人员开“诊方”
“七八月份是蔬菜生产供应的‘夏淡’期。”海陵区蔬菜站负责人李志勤介绍,“大部分蔬菜都不耐热,温度超过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后,就会引起蔬菜生长停滞。”
高“炎”值下,如何保障蔬菜生长?海陵区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科学指导,对处于生长期的蔬菜“倍加呵护”。例如,指导为设施蔬菜安装遮阳网、排风扇、滴灌等降温设备。露地蔬菜引导种植耐热、耐湿、品质佳的品种。对走访发现的丝瓜螟、果实蝇、夜蛾等病虫害,指导种植户在傍晚时段采用生物农药治虫。
市民菜篮“拎得稳”
“菜篮子”无小事,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我们的餐桌。据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的泰州市区农贸市场每日食品价格监测行情显示,近期,海光、洧水等市区农贸市场的蔬菜品种均达60余种,价格较为稳定。除了本土蔬菜供应市区市场,另有苏中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周边地区种植基地补充供应,目前各大农贸市场上蔬菜种类丰富、货源充足,市民的“菜篮子”拎得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