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菜市场的这十年,叫我来形容,就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朝成是武汉市武昌区大成生鲜市场一家卤菜店的老板,提起升级改造后的新菜市场,穆朝成赞不绝口,“现在的市场干净明亮,还有空调,顾客喜欢到这里来,我们也越干越有劲。”
从2023年起,湖北省全面启动农贸市场(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为了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完成50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升级改造,同步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服务水平”纳入省级十大民生项目清单。
近年来,武汉市积极响应省里部署,以智慧升级改善市场环境,以业态融合提升消费体验,培育了6家省级示范市场。
智慧化升级
菜市场焕发新活力
宝善市集位于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多福路,是硚口区最大的多功能集贸市场。其一楼是美食城,二楼是菜市场,可以满足周边近10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2024年以来,宝善市集先后被评为省级“邻里中心”“标杆农贸市场”。
走进宝善市集,57个高清摄像头全天候“站岗”,智能识别地面是否有垃圾和积水等,微型消防站专业设备齐全。40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生鲜、熟食、水产等七大功能区,“干湿分离+生熟隔离”的设计让环境清爽有序。其中,水产区垫高10厘米并安装独立换水系统,彻底告别异味与积水。
“以前总担心缺斤少两,现在智能秤打票,扫码就能查来源,踏实多了!”正在买菜的张女士扬了扬手中的溯源小票说道。为守护“舌尖安全”,宝善市集推行“三查三核”机制——查票证、农残、存储条件,核进货渠道、检测结果、保质期,肉类摊位配备溯源电子秤,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检疫证明与批次信息,买菜更安心。
同样提档改造的还有中百市集水果湖店,其整洁有序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在7米挑高的空间里,智能新风系统无声运转,保证室内空气清新;56个摊位装修风格各异,鲜肉区采用大理石台面配冷链柜,杂粮在亚克力容器中旋转展示……市场经理表示,智慧化改造后,市场客流增长40%,25~35岁顾客占比翻了一番。
一站式服务
激活社区消费新潜力
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藏着消费“大文章”。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让社区居民能够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满足养老育幼、一日三餐、购物洗衣、理发就医等日常需求。
在此背景下,传统菜市场相继转型为一站式“邻里中心”,宝善市集正是这种转型的鲜活案例。作为省级“邻里中心”,宝善市集正着力打造“15分钟生态圈”,通过开发自有生鲜配送小程序,提供净菜预订、节日礼盒定制服务;一楼800平方米的美食城引入四季美汤包、陕西油泼面等老字号,搭配共享厨房与冷餐柜;拆除违建拓宽通道至2.5米,增设客梯、货梯与无障碍电梯。宝善市集打造了“逛吃一体”新体验,实现购物零障碍。
宝善市集的转型实践并非个例。每到夜晚,到汉阳区鹦鹉大道英鹉集市吃晚餐和夜宵的上班族络绎不绝。“老板,刚买的小龙虾您帮我油焖一下。”刚下班的小张拎着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请摊主为其加工,“里面是菜市场,外面是可以加工的美食街,直接在这里解决晚餐。”这是英鹉生鲜市场升级改造后新打造的业态。据统计,转型后的英鹉生鲜市场人流量增长了两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去处。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这种连接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小修小补、免费取冰、共享雨伞、理发、夜宵、烹饪教学……如今的武汉菜市场,早已不是单纯买菜的地方,而是成为聚合多元业态的社区生活综合体,让不常做饭的年轻人也有理由逛菜市场。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