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菜篮子”不仅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更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阵地。2025年,安徽省发改委将“惠民菜篮子”行动列为30项民生实事之一,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自2012年起,我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惠民菜篮子”平价销售。2025年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期间,全省600多家“惠民菜篮子”商超门店统一运行39天,共计惠民销售“菜篮子”商品2.1万吨,让利3700万元。截至目前,全省“惠民菜篮子”门店已达627家,覆盖各市城区主要社区,成为稳物价、惠民生的关键举措,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与群众的衷心欢迎。
走进安徽各地的“惠民菜篮子”门店,平价惠民的氛围扑面而来。截至目前,合肥已培育8家“可追溯优选菜”认证基地,有7大类22个“菜篮子”品种与合家福、生鲜传奇等6个集团的80家门店实现了新消费的稳定供给。仅2025年上半年,“优选菜”入场销售量就达660.65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截至7月,淮南市43家“惠民菜篮子”商超统一启动运行39天,累计销售平价菜1078吨、让利于民217.5万元,有效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菜篮子”价格平稳运行。
为保障“惠民菜篮子”持续高效运行,安徽从多方面发力。在运行时间上,每次启动前,省发改委统一印发通知,明确起止时间与工作要求,运行期间加强协调指导,结束后及时汇总分析。在销售价格上,严格规范,平价惠民销售品种涵盖米面、蔬菜、猪肉等20个品种,其中蔬菜不少于15个品种,蔬菜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均价15%以上,其他品种低于市场均价5%以上,不少商超还结合实际推出“1元菜”等特价菜。市场均价由当地发展改革部门每日监测并及时传达给各运行商超,确保价格透明合理。
监管机制同样完善,参加运营的商超需与当地发展改革部门签订运行协议,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惠民销售。各门店设立惠民销售专区,悬挂醒目标牌标识,使用规范标价签。发展改革等部门通过互查、巡查等方式,强化市场监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障措施也十分健全,各市按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认真履约的商超给予适当奖补和政策支持,将“惠民菜篮子”门店纳入保供稳价企业名录及重要民生商品政府储备应急投放网点,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组织产销对接,及时解决运行中的困难。
宣传引导方面,安徽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惠民菜篮子”的目的与意义,吸引商超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运行门店、市场价格及“惠民菜”品种和市场均价,提升群众知晓度与参与度。
未来,省发改委将持续优化“惠民菜篮子”行动。2025年计划推进500家左右商超及社区连锁店运行“惠民菜篮子”,鼓励运行主体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加强生产、运输、仓储和零售环节的精准高效衔接,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让利空间。同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惠民菜篮子”更好地服务群众,为安徽民生保障再添新彩,切实将民生实事做到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