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9月中旬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834万亩,同比增加160多万亩。辣椒、番茄、黄瓜等主要蔬菜的日均供应量都在10万吨以上,能够满足国庆、中秋节日需求。
随着天气转冷,我国蔬菜供应产地逐步南移。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和西南产区夏秋茬露地蔬菜迎来大量上市。眼下,山东莘县的46万亩在田蔬菜进入丰产期。
山东省莘县五里屯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延生:有橄榄、茄子、黄瓜、豆角等10多个品种,都是基地自己种植的,每天订单是两万多斤。
随着节日临近,湖南各蔬菜种植基地的供应量明显增加,长沙县每天蔬菜供应量就超过900吨,较平常增加10%。
湖南长沙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易亚科:我们会精准预判市场的需求,把相关的信息精准地推送给相关的农户以及种植主体,帮助他们进行市场的对接,以及做好相应的储备。
走访市场时记者发现,各地的商超也加大了进口产品的备货量,丰富消费者的餐桌。
浙江绍兴世纪联华新昌世贸广场店经理 曹树林:引进了比较多的品种,特别是像一些泰国的柚子、榴莲,还有秘鲁的一些百香果、蓝莓,丰富于我们中秋国庆的整个市场的供应。
设施农业四季收获 新鲜蔬果水产直达餐桌
随着天气转凉,设施农业通过可调控的环境,为“菜篮子”“果盘子”市场供应提供更多支撑。不仅是蔬菜、水果,越来越多的智能设施装备也在为水产品供应带来新变化。
目前全国种植业设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基本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尤其是食用菌,大多来自设施农业。
在安徽蒙城的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一个个白色的智能“蘑菇房”排列在一起。每个智能蘑菇房里都连通着智慧数字控制系统,通过持续提供适宜的小气候,做到一年四季不停生长。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负责人 吕海涛:过去农民种菌菇,用大棚是按面积计算的。我们现在用智能方舱,立体种植,一台方舱拿平菇来算,每个月的产能是5吨。
这段时间,位于江苏宿迁宿豫区关庙镇的3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多个品种猕猴桃陆续进入收获期。
猕猴桃种植农户 刘金波:今年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滴灌设备,种植上也有了充足的经验,预计今年亩产能够达到2000斤以上。
在山东威海国际生鲜基地,234个暂养池可以一次性容纳600吨海鲜。这几天,一批批从深远海直采的海鲜被陆续运到这里进行暂养。
而海鲜从这座“中转站”出发,只需10几个小时,就可以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农货“锁鲜” 冷链物流送出节日好味道
“菜篮子”产品是否新鲜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节日临近,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如何保鲜?记者在京津冀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找到了答案。
在首衡高碑店市场,物流装配区一早就忙碌起来,一箱箱新鲜蔬菜、果品礼盒被搬上冷藏车,商户和司机告诉记者,根据果蔬品类,发货目的地不同,他们给每辆冷藏车设置了自己的“专属”温度。
商户 赵季杰:我们这车装的是菠菜、香菜、罗马生菜这种叶子菜,发往北京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这种冷藏车需要零下3摄氏度到4摄氏度。
司机 张宝辉:这车货是到黑龙江大庆,果品需要保鲜,温度需要5摄氏度。走到路上,可以随时随地看屏幕,知道箱内的温度是多少。
最近几天,首衡高碑店市场每天进出场的物流车辆有一万多台。
首衡物流事业部总经理 于欣冶:运力调度系统沉淀了大概有10万多辆相关的农副产品的运力资源,我们每到双节保供的阶段,都会将这些运力资源通过精准标签,精准筛选。
依托筛选出来的优质运力,再搭配市场近千条物流专线,链接起华北、东北、西北果蔬主产和主销城市的运输通道,可以覆盖13个省区市。
首衡物流事业部总经理 于欣冶:这些区域的冷链车和运力资源是我们非常大的优势,300公里到500公里,甚至500公里到1000公里,我们要确保12个小时之内到达市场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