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进行部署,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这都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业强县建设指明了科学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浦北县“土特产”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品质参差不齐、品牌效益不足、增产不增收等困境。想实现从“特色资源”向“特色产业”、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必须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
因地制宜选准品种
打好“特色牌”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并在“特”字上做好文章,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地理文化。同时,要跳出本地看本地,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打造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如浦北县发挥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推广富硒水稻、花生、大红柑等标准化种植,打造富硒农产品产业链;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规模化种植八角、肉桂等香料作物,建设香料深加工基地;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生态养鱼等,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农业格局,以品种差异化打响特色品牌。
适应需求提升品质
增强竞争力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乃至“吃得营养健康”转变,需要品质更优的农产品。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从生产环节到加工、消费环节,做好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质量兴农。如浦北县建立大红柑无病毒苗圃基地,从源头保证陈皮质量;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大红柑基地进行精准化管理,确保陈皮原材料的品质;启用智能公共仓,应用恒温恒湿陈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化加工技术,护航陈皮陈化品质和药用价值;同时,完善品控体系。制定育苗、种植、加工、仓储等系列标准,并引入溯源技术,确保质量可追溯,以品质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久久为功擦亮品牌
拓宽致富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品牌是“土特产”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想突破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要通过加快建设有特色、成规模、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特色产业从“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同时,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管理,促进品牌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浦北县规划建设陈皮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研发陈皮月饼、陈皮酒、陈皮醋等系列产品;依托“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等名片,打造“绿色+富硒+有机+康寿”的品牌形象;注册区域公用品牌“浦北陈皮”,申报国家地理标志,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启动“浦北陈皮”高铁冠名列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浦北陈皮实现了由“卖原材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转变。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促进富民增收
发展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受益”原则,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规模农业、“客户认领+企业管理+农户种养”订单经济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产销合同,通过预付定金、提供种苗技术等方式增强联动性;探索“土地入股+收益分红”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形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股份合作机制,确保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拓宽产业融合渠道。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农业+文旅”“农业+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休闲采摘、农耕体验、民宿经济等乡村旅游项目,吸纳农民参与服务接待、手工制作等环节;搭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变身“新农人”参与直播销售、物流配送,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同时,支持建设产地初加工中心、冷链物流设施,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从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获取更多收益。如浦北县白石水镇良江村以“农文旅学”融合为核心,依托特色农业、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与教育培训构建多元体系。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民”模式,建成千亩番石榴、荔枝等产业基地,发展“种植—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整合革命遗址、百年鸳鸯树、马氏古宅和钦州市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资源开发“党建+农业+红色文化”线路,打造“双良芭乐园”生态观光区,推出休闲采摘、红色研学等项目,催生“后备箱经济”,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富民增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