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以下简称粮交会)上,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政宇介绍了当地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沈阳正紧抓东北振兴机遇,全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 “压舱石”,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食品工业大市,争做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排头兵。
农业资源丰富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沈阳在农业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政宇介绍,沈阳地处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农副产品成为天然的“黑土优品”。目前,沈阳的粮食产量、蔬菜、肉蛋奶、淡水鱼总产量均居辽宁省首位,粮食播种面积达810万亩。2024年,粮食产量达400.5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一产增加值增长4.3%。
与此同时,沈阳拥有25万亩设施农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沈阳市涌现了新民大白菜、辽中鲫鱼等近500个‘两品一标’产品和66个省级知名品牌农产品。”王政宇说,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当地已发展起稻米、蔬菜、畜牧、渔业、花卉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打造了辽河粳稻、白羽肉鸡等6个国家优势产业集群,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产业潜力凸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充足的资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巨大的潜力和优良的环境则为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市场潜力方面,王政宇表示,沈阳常住人口920.4万人,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17元,食品消费支出13323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1元,食品消费支出5323元,增长5.9%,形成千亿级消费规模。沈阳市有19万家餐饮企业,年餐饮收入315亿元,年接待游客2亿人次,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庞大的消费市场为食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沈阳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城市,辐射‘7市1 区’2100万人口及东北三省近1亿人市场,融入北京2小时交通圈。”谈及区位优势,王政宇表示,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拓展,也为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2024年农产品出口15.4亿元,增长6.7%。同时,沈阳是东北通关出海枢纽,拥有完善交通网络,中欧班列开行量居东北第一,与209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为食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桥梁。
据了解,目前食品产业已成为沈阳制造业第三大支柱产业,2024年产值1121亿元。目前,沈阳正积极推进冷链体系建设,预计2030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
此外,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王政宇表示:“沈阳荣获全国‘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一网通办’全省领跑。”他称,沈阳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打出惠企政策“组合拳”,实现对企业设立运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开放合作等关键环节政策全覆盖,为企业在沈阳的发展保驾护航。
明确发展方向 诚邀合作共绘未来
在拥有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优良环境的基础上,沈阳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政宇表示:“沈阳正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优质的农业资源优势、雄厚的工业产业优势为基础,强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引导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铸就食品产业跃升提质,持续叫响‘酸菜之乡’‘肉鸡之乡’‘淡水鱼之乡’‘稻田画之乡’。”
此次粮交会,便是沈阳践行发展方向、展示特色的具体体现。王政宇称,在本届粮交会美食品鉴区,沈阳搭建了380 平方米的沈阳酸菜特色美食嘉年华展区,展示国际、国内各地腌渍菜产品,世界中餐联借此开展2025世界(沈阳)酸菜美食创意大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