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果蔬育种育苗基地,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100余个;建成有机蔬菜基地4个,拥有28个绿色蔬菜产品;每年直供京津蔬菜55万吨左右……
近年来,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定兴县依托地缘相近、交通相连的便利条件,瞄准京津消费市场需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蔬菜产业链条,科技赋能有机种植,抢“鲜”京津市场,强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蔬菜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迈进。
今年上半年,该县蔬菜播种面积约5.58万亩,产量约22.3万吨,同比增长2.2%;产值约9.15亿元,同比增长4.5%。
育强优质种苗
筑牢高端绿色产业根基
7月16日,走进定兴县贤寓镇龙华村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高效育苗温室,笔者看到: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西红柿、黄瓜等幼苗在智能环境调控系统呵护下长得又齐又壮。
“这套智能系统能精准控制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种苗生长提供最优条件。”该合作社育苗中心生产经理张伟说,以前依赖外地种苗,不仅成本高,还容易水土不服,导致蔬菜种植成活率低、品质波动大、整体效益不理想。
种苗是发展高品质蔬菜的“芯片”。近年来,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600万元,建设现代化高效育苗温室和集约化育苗中心。如今,这里已成为年育苗能力6000万株的“绿色工厂”,成功培育出西红柿、黄瓜、辣椒等20余个品类的优质种苗。
“我们通过嫁接、贴接等先进技术,让种苗产量提升20%至30%,种植成本降低10%。”张伟说,这些种苗移栽后不仅长势快、成活率高,而且能显著提升产量和品质。除满足合作社自身1600亩设施蔬菜需求外,他们还以订单模式销往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年销售3000余万株。
育良种,强根基。历经多年发展,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集工厂化育苗、新品种展示、农产品检测、标准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年生产蔬菜2.3万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产品稳定供应京津保市场,成为区域“菜篮子”工程重要力量。
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是定兴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兴县全力构建优质高效蔬菜产业链条,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应用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目前,该县已建成果蔬育种育苗基地2个,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100余个,以科技“芯”动力赋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绿色”
有机种植抢占市场先机
近日,在定兴县溯朴农庄,工人将刚采摘的蔬菜按照订单分拣、打包。24小时内,这些鲜嫩的蔬菜便送达北京消费者的厨房。
蔬菜产业是定兴县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环京蔬菜生产基地为抓手,坚持“科技+绿色”双轮驱动,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升级。
走进溯朴农庄西红柿大棚,悬挂在西红柿秧上方的红色金属罐十分显眼。“这个温室杀菌蒸发器是实现有机种植的一个小妙招。”该农庄负责人石静说。
原来,大棚内湿度大,易发生白粉病、灰霉病等病虫害。这款杀菌蒸发器采用电炉控温均衡发热方式,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
“嗡……”在西红柿棚内,几十只熊蜂扇动着半透明的翅膀,在层层叠叠的叶蔓间穿梭飞舞。“这是熊蜂独有的‘声震授粉’绝技。用这种授粉方式种出的西红柿汁水丰富、籽粒饱满、味道酸甜适中。”石静说。
除“声震授粉”外,石静还有一个让西红柿好吃的秘诀,就是先让土壤吃上“营养餐”。在种植前,他们在土壤中添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这样种出的西红柿好吃、好看。
“我们坚持‘五零一非’标准种植,即零化学农药、零化学肥料、零生长调节剂、零抗生素、零辐照保鲜、非转基因。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有机肥料施用、物理病虫害防控、自然生长周期管理、轮作养地等生态种植模式,还原蔬菜最本真的滋味。”石静说。
为种出有“菜”味的蔬菜,该农庄曾利用4年时间进行土壤改良与有机转换,确保水土完全达标后,才开始种植蔬菜。目前,该农庄建有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00亩,全年种植品类100余种,其中10个蔬菜品类通过欧盟、日本有机认证,200余项农残指标零检出。
正是凭借这种种植、管理方式,该农庄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在北京市场供不应求。去年,他们生产蔬菜达1300吨,其中进京蔬菜1000吨。
“包括溯朴农庄在内,目前定兴县建有4个有机蔬菜基地,拥有16个有机蔬菜产品、28个绿色蔬菜产品。”定兴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田俊杰说,去年,该县蔬菜播种面积14.09万亩,年产量达61.9万吨,年产值20.13亿元。
加快品牌建设
标准引领提升产业价值
施肥、翻整、浇水、覆膜……7月17日,在定兴县固城镇北庄头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们在对清秧后的设施进行高温闷棚。“闷棚15天,这些棚就能接茬种黄瓜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程说,基地刚刚收获的“庄头辣椒”经济效益达1200万元。
“庄头辣椒”为什么卖得这么好?“这得从5年前开始说起。”李程说,基地的辣椒亩产高,但以前却被外地客商压价。2020年,该县启动“定兴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围绕蔬菜品种、有机肥替代率、病虫害防治、采摘包装等方面出台“定兴标准”,提升蔬菜种植整体规范化水平,增强定兴蔬菜在市场上的辨识度与竞争力。
标准落地当年,“庄头辣椒”就凭借个头大、卖相好、采摘期长、营养高等优点,吸引大量客商采购。“旺季时,‘庄头辣椒’每天交易量达15万公斤,运输辣椒的货车在村口排起长队。”李程说,基地用上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像庄头辣椒这样的优质蔬菜走得远、卖得好。
同时,定兴县积极构建蔬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蔬菜育苗、种植环节的施肥用药记录到采收记录再到终端销售的全流程信息,均被纳入追溯系统,实现“一码可查”。消费者扫描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清晰查看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目前,该县溯朴农庄、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50余家蔬菜经营主体注册加入定兴蔬菜产品可追溯体系,他们生产的蔬菜都附带“电子身份证”。
“这种做法既强化了经营主体的质量意识,也为‘定兴蔬菜’品牌筑牢信誉根基。”田俊杰说,“定兴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提升该县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该县已成功注册“定兴蔬菜”团体商标和“京雄农谷”集体商标,并整合“隆华”“石象”“溯朴”等9个企业商标协同发展,构建多层次品牌矩阵。借助2800余名驻京津经纪人资源,通过订单农业、会员宅配等多元模式,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产销链路。
定兴县还大力发展高效日光温室,其精细化设计能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线,并根据季节和气候调整温室内温湿度,实现作物周年生长节能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40%,让“定兴蔬菜”畅销四季,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如今,从普通蔬菜到高端有机产品,该县蔬菜年供应京津市场55万吨,“定兴蔬菜”正在成为环京农产品供应中的一张亮眼名片。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