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太谷区任村乡郝村,一个仅有600多户1600多人的小村庄,却凭借12座智能温室大棚,成功实现了“亩产提升、成本下降”的双重突破,以智慧农业为笔,描绘出传统农业转型、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振兴新画卷。
走进郝村智慧农业园区,占地50亩的12座智能温室大棚内,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忙碌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套全自动运行的智能设备。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滴灌管道将养分精准输送至作物根部,传感器网络则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这些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凭经验”的旧模式,开启了“靠数据”的新纪元。
“我们的智慧大棚重点应用水肥一体化与环境自控两大核心技术。”山西益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刚介绍道,“自2022年改造后,灌溉施肥精准度提升40%,人工干预减少30%,彻底告别了‘高耗水、高耗肥、高人工’的传统种植模式。果蔬产量提升15%以上,节水40%、化肥减量25%。”
智能设备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60多岁的村民赵春贵大爷,曾经天不亮就要下地浇地,凭手感测湿度,如今却成了熟练操作手机的“新农人”。“手机现在就是我的新农具,以前真没想到种地能这么轻松!”赵大爷笑着说,“手指点一点屏幕,地就浇好了,防风被也放下来了。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看数据、靠科技,这个小传感器比我还懂黄瓜!”
生产端的精准管控,带来了蔬果品质的稳定提升。园区内刚采摘的黄瓜,因品相匀称、口感甜脆、农残达标,即将发往太原及周边高端市场。而即将上市的新品种“妮娜女皇”葡萄,因果形饱满、甜度高,预计地头价每斤可达百元以上,备受市场期待。
“我们看中的就是郝村农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太原采购商李国富表示,“不论蔬菜还是水果,郝村产的就是品质高、口感好,每年我都要从这里采购20万吨蔬菜,消费者认可度很高,卖得很好。”
智慧农业不仅让郝村的农产品“叫好又叫座”,更给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园区已为村内2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既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村集体的“家底”厚了起来。
下一步,郝村计划进一步扩大智慧农业园区规模,围绕葡萄、番茄、黄瓜等“特优”农作物深化产业链,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新业态,建设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让智慧农业既出“产量”,又出“人气”,真正成为郝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从“靠天吃饭”到“指尖耕耘”,郝村的实践生动证明,科技是传统农业的“破局钥匙”。当老农民用手机种出高端农产品,当小村庄闯出产业振兴新路,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用科技的力量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答卷。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