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品质蔬果“出圈”大湾区 农业转型增收双丰收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贵阳市夏秋果菜发展态势良好,蔬菜中的黄瓜、南瓜、鲜食玉米产量分别增长35.8%、31.1%、18.4%,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初冬时节,清镇市兴隆村高标准蔬菜基地丰收,贵州晶益果公司以“生物防治+智能管控”模式产出的蔬果热销大湾区,带动村民增收,成为贵阳贵安农业现代化转型范例。
走进清镇市流长乡兴隆村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翠绿的藤蔓间,一串串色泽鲜亮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熟练采摘。这些产自云贵高原的“黄金果”,即将通过冷链物流直达深圳、香港等大湾区市场,成为高端餐桌的“新宠”。
贵州晶益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峰表示:“贵阳地区的自然气候好、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我们采取了生物种植,用大豆发酵液这些肥料,所产出来的产品,可溶性糖、矿物质、可溶性固形物、饱含维生素C,都是普通西红柿的两到三倍,所以比较受港澳地区的欢迎。”
据悉,贵州晶益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流长乡打造了144亩串收小番茄基地与90亩彩椒基地,采用“生物防治+智能管控”模式培育高品质农产品。其种植的串收小番茄选用荷兰瑞克斯旺-福特斯152品种,施用大豆发酵液等生物肥料,并运用以菌治菌、以菌治虫技术,在减少农残的同时提升了营养价值。基地还借助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肥比例,为每株番茄营造“定制化”生长环境。
为契合大湾区客户对安全性与口感的高要求,每批果实从田间到餐桌,都要历经糖度检测、分拣包装等多道工序。目前,产品订单已排至2026年春季,深圳、香港的商超渠道不断追加采购量。产业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村民每日可获100余元务工收入。清镇市流长乡兴隆村村民邓正发告诉记者:“我是兴隆村村民,老板在流长乡带动群众务工,每天可以达到一百多人,从2月份覆膜、起垄、种植一直到采收,十一月份都有活干。”
据了解,清镇市兴隆村高标准蔬菜基地串收小番茄亩产量稳定在一万斤左右,亩产值达5万元。今年串收番茄总产量150万斤,产值600万元;彩椒产量90万斤,产值3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串收小番茄种植规模,预计新增200亩土地,打造规模化种植区。同时,我们将结合智能灌溉与温控技术,提升果实品质。组织农技专家定期培训,增强参与农户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能。同时,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商超合作,全面提升产品品牌与竞争力。”李峰表示。
流长乡的这一成功实践,是贵阳贵安农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依托高海拔冷凉气候与土壤资源,贵阳贵安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逐步将各类蔬果成功打造成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