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肉鸭推广
新泰:赶鸭子上“架” 树立全国肉鸭健康养殖新标杆
日期:2025-03-11 来源:
- 字号:
- [大]
- [中]
- [小]
新泰融媒讯新泰市精打细算“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两笔账,通过“集群化布局、标准化引领、高质量推进”路径,破解土地、环境污染等系列难题,实现肉鸭养殖从无序粗放养殖到智能生态管控、从小规模分散化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泰安台记者于雪婷:“新泰市楼德镇的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肉鸭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我现在所在的这个鸭舍生活着3万多只肉鸭,但是在这里却看不到粪污满地的景象,也闻不到臭气熏天的气味。通过肉鸭智能立体养殖,这里的鸭宝宝不仅住上了别墅,吃着营养餐,生活品质那是相当高。”
作为传统养殖大县,新泰市的楼德镇、汶南镇、东都镇等乡镇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肉鸭养殖。畜禽养殖从以前“散乱污”到如今“高大上”,这条路新泰一走就是7年。
新泰市楼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郎秀花:“原有的鸭棚是很简易的鸭棚,鸭粪鸭便就是随处排放,对空气也罢,对水源、对土壤都有污染。”
新泰市2017年开展环境保护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畜禽养殖污染首当其冲,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下定决心借力环保治理助推养殖业“腾笼换鸟”,力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双赢。
泰安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宗涛:“依法对现有养殖场户进行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对违法排污治理无望或拒不改正的,依法依规立案调查、严肃处理,倒逼养殖业转型升级。”
新泰市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梅:“当时就是配合畜牧中心,编制了大规划,编制了畜牧养殖规划,依据新的国空调整,划定了三区三线,做好用地保障,在适合养殖的地方预留发展空间,尽量的集中连片最大规模。”
疏堵结合、政企联动,养鸭转型的第一枪在楼德镇打响,天信农牧作为养殖龙头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创新推出生态智能立体养殖模式,成功实现“赶鸭子上架”。
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圣文:“我们这种养殖模式现在拥有30多项专利,每栋棚的养殖规模达到3万只,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比传统的养殖模式节省了将近十倍的人工。我们这样的棚舍在新泰一共是建成了150栋,存栏商品肉鸭45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4000万只。”
新泰市将肉鸭立体笼养作为标准模式在全市重点推广。第一年,就有100多个养殖大户通过棚舍共建或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继续从事肉鸭养殖,也成为新模式中的首批受益者。
在肉鸭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新泰市全产业链布局和规模化发展肉鸭产业,目前已辐射农牧、食品、成衣制品、生物科技、智能装备等近十个领域。当地以肉鸭产业为代表的畜牧产值达到280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山东省水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专家组组长姜世金:“新泰市肉鸭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也实现了肉鸭产业全链价值的最大化。通过龙头行业的推动和创新,在生态智能养殖上、相关产品深加工上以及粪污处理模式的标准化上,都实现了大的创新,为全国肉鸭健康养殖树立了新标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