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笼式养殖技术

驱鸟的原理与创新应用

日期:2025-07-3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字号:
[大]
[中]
[小]

  首先,野生鸟类进入饲料或养殖场区会带来生产和管理风险。

第一,生物安全的风险。野生鸟类自身可能潜在携带高致病性细菌和病毒,并通过唾液或粪便的形式在饲料或养殖动物中传播。 

第二,生产损耗的风险。鸟群入侵养殖场或饲料厂大多被饲料或原料吸引而来,由于饲料厂和养殖场有食物、有温度,会吸引鸟类聚集,去获取相应的食物以及建筑生存的巢穴,若不加以制止必然会带来大量原料或饲料成品的损耗。 

此外,目前很多野生鸟类已经被列入保护动物,如果射杀或捕猎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当前鸟群入侵在养殖和饲料生产环节始终没有一个持续有效的措施。 

从行为动物行为学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利用鸟类的恐惧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驱离。目前市场上较多的驱鸟方式主要物理手段干预化学手段干预两种。其主要利用声、光、生物剂等,通过恐吓或气味或者声波刺激鸟类,使鸟类远离目的地。

A. 通过隔绝保护目标   

通过一些防护网或者防鸟刺能有效的阻碍鸟类进入保护区域,但是也有一定的时效性,当鸟类适应该区域,便会很快找到漏洞点,通过漏点进入目标地点。 

驱鸟刺:重量轻、风阻小、结构简单、耐候性小、安装方便、防鸟效果好。它是由多股钢绞线组成,多股钢绞绒后形成的星形伞形,每个钢丝网柔软而富有弹性,使鸟类难以在其上立足。在输电杆塔中和园区墙上使用最多的是防鸟刺。 

驱鸟网:是目前果农反馈中最有效的干预手段,该方式能有效的阻碍鸟类进入保护区域,但是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当鸟类适应该区域,便会很快找到漏洞点。

B.通过制造声音驱逐鸟群 

常见的方法有产生超声波、制造天敌的声音、以及鸟类不太熟悉的音乐,通过制造恐吓声音,来驱离鸟类。如仿生录音驱鸟器,煤气炮,驱鸟弹,敲锣,放炮等。但鸟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将很快适应这些声音,此后将无法产生很好的驱逐效果。   

C.通过反射光驱逐鸟群 

通过一些彩带、反光镜片、以及特殊颜色物体。作为生物往往会对陌生的图像或者光产生惧怕心理,以达到驱离的目的。如风车闪光式驱鸟器:由风带动风轮转动的,风轮上装有导叶,通过光学反射原理在驱鸟区内形成一片区域,防止鸟儿靠近和栖息,这种驱鸟圈造价低廉,易于安装,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防御力会越来越弱,有不少鸟由害怕变为习惯,在附近筑巢。

D.通过味道驱逐鸟群 

  该方法大多利用化学干预手段,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多为对鸟类安全无害的“非农药”型驱鸟剂,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天然香料如樟脑油,通过缓慢持久地释放出一种影响禽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特殊清香气味,使鸟雀感到不适从而达到驱鸟的效果;再如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肉桂醛的组合,对驱鸟效果有重要贡献。而农药产品则推广产品如丁硫克百威等,利用动物及其生物衍生的活性成分,通过刺激鸟类的嗅觉和味觉达到驱鸟效果,但对鸟类有高毒副作用。该方式对驱赶鸟类有很好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可覆盖范围也广,但是作用时间短,长期使用成本高,且雨天影响较大。
  从实际应用效果看,传统的声、光产品都不能长期达到驱逐鸟类效果。主要原因是,鸟类有自己的思维形式,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驱鸟器,鸟类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使驱鸟器失去作用。
  目前又有研究发现了一些新型物理手段包括激光驱鸟装置,超声驱鸟装置,基于图像识别的驱鸟装置,这种新型装置大多数都是将激光、超声波等装置联合使用形成复合装置。
  绿色激光束驱鸟器:鸟类的视觉非常敏感。经过鸟类学家无数次试验证明,鸟类的眼睛对于波长为532nm的绿色光束比较敏感,同时,蛇是鸟类的天敌。为此,选择一束直径为50mm-150mm的“棒状”绿色激光,用于驱离鸟类。
  鸟类将这种激光束视作不能辨识的棒状入侵物、危险物,从而产生恐惧,为了躲避激光束而快速飞走。实践证明,鸟类对于绿色激光束没有耐受性,绿色激光束可以对鸟类产生持久影响  
  红外声波驱鸟装置:红外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感知鸟类的距离,并将数据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通过单片机的智能逻辑判断和控制,我们能够对鸟类的行为进行各种驱赶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与传统的机械式旋转驱鸟器不同,声波发生装置能够产生更稳定、更连续的声音,并且不对风向和风速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这确保了驱鸟装置的操作和声音产生的稳定性,提高了驱赶效果。
  而且驱鸟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的介入,能够对鸟类的接近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到鸟类靠目的地时,驱鸟装置能够迅速响应,产生声音进行威慑。相比起传统的防鸟刺和机械式驱鸟器,该装置的响应速度更快,能够更及时地驱赶鸟类,降低其对观测数据的干扰
  基于图像识别的驱鸟装置通过鸟类入侵检测算法实现对鸟类入侵的检测,当有鸟类进入监控范围,实时进行图像抓拍,并通过声音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波,使用不同频段的声波驱赶鸟类远离监控范围。如果其一直不离开,前端装置将报警信息传输至后端监控中心,平台发出警报,后端管理人员接到报警提示立即通知维护人员赶往现场。  
  声光气组合灭虫驱鸟装置:该装置利用黑光灯灭虫,由于黑光灯辐射出λ=360nm的紫外线,以及害虫的趋光性对害虫进行诱集,同时配合瞬时高压电网对诱集到的害虫进行捕杀。
  超声波驱鸟是利用超声波对鸟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产生影响,当超声波发出频率在20kHz以上时,即可驱赶鸟类。
  药剂扩散驱鸟是利用市场上已有的纯天然无公害生物试剂释放影响鸟类呼吸系统的特色气味从而迫使鸟类离开,同时试剂配合鼓风机和有孔料筒使用,扩大其有效工作半径。
  目前机场用雷达或者用激光器去驱逐机场的鸟类,效果较好,但这类设备价格昂贵(绿光有效距离白天100米,夜晚1000米,覆盖面积50亩,售价1万元左右),对于机场而言该方案性价比高,但对养殖场或饲料厂而言,性价比较低。我们需要寻求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处理方案。   

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当前我们所用的方案大都是通过直接展示给鸟类的风险提示。这种光和声音的往往会很快产生适应性。从动物的行为学上来讲,鸟类是一个可以高速飞行的动物,他们内心最惧怕的是飞行能力受损,因此对于可能潜在影响到他们飞行的障碍以及看不见的风险,是高度恐惧的,比如说玻璃,但玻璃完全透明,鸟群在飞行过程中看不见,来不及躲避,造成大量鸟类死亡。 

  此外,也有研究明确表明,鸟类的视觉非常敏感。经过鸟类学家无数次试验证明,鸟类的眼睛对于波长为532nm的绿色光束比较敏感。这也是绿色激光束在机场驱鸟效果极其明显的理论基础。
  由此,我们要想办法创造出未知的恐惧,从以前看得见的恐惧转向看不见的但近距离可以感知的风险。鸟类靠近未知的风险时,一旦感知到无法完全用肉眼感知到的风险时,会使鸟儿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从而达到驱逐的目的。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对鸟类有刺激气味的驱鸟剂进行协同驱逐。  
  根据以上论点,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透明线(近距离才能感知的风险源)、绿色532nm的光源(具有明显的驱离作用)以及刺激性气味的驱鸟剂联合使用,让鸟儿近距离才能感知到风险后,产生恐惧感,达到更好的驱鸟效果。潍坊的实验场将会对以上一些方案进行测试,后续将公布测试的使用效果。   
  本文参考以下几篇文章     
  1.侯曼,一种用于气象风塔的驱鸟装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10):129-132.
  2.王涛,刘浩,刘宁波,等.架空输电线路新型防鸟装置的研制及应用[J].宁夏电力,2023,(06):55-59.
  3.张顾峰,吴犀,邱时盈.基于图像识别的驱鸟裝置[J].农村电工,2023,31(07):33-34.
  4.张小可,黑光灯杀灭害虫线路的布置及使用[J].河南农业,2000,(08):30.
  5.廖鹏飞,唐嘉,吴玉丰,等.基于多普勒检测技术的智能驱鸟器研究[J].电气开关,2024,62(01):113-116.
  6.李青鸾,王晨洋,徐洛,等.声光气组合苹果园灭虫驱鸟装置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2022,12(03):15-19.
  7.胡振斌,叶水勇,朱兵,等.生物长效缓释型驱鸟剂在电力设施上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7):31-32.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