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笼式养殖技术

笼养与网养肉鸭养殖成绩差异原因分析(上)

日期:2025-07-3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字号:
[大]
[中]
[小]

潍坊益客肉鸭试验基地作为产学研教学基地,其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组装和地源热能采集系统供暖的方式,建成标准化立体双层网养殖棚舍2栋,三层立体笼养养殖棚舍3栋,栋舍硬件条件好,棚自动化程度高,全部栋舍可以实现自动上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环控。单批次养殖12万,从2023年8月份第一批次开始,已经成功养殖14批次。

但是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发现,双层网养的养殖成绩一直不如三层立体笼养。从数据中可以发现7日龄网养舍体重比笼养略有优势,但是14日龄增重开始变慢,后期与笼养差异越来越大。即便双层网养棚舍在环境控制良好、每日清粪的条件下,其料肉比仍普遍高于笼养模式(通常高出0.04-0.1),这种差异持续得不到改善。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养殖模式特性、环境控制精度、饲养管理要素以及鸭群生理响应等多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本篇文章以潍坊试验场为例,分享立体笼养与网养肉鸭养殖成绩差异,以期找出关键因素,改善网养肉鸭的养殖成绩。

一、笼养与网养基本情况介绍




二、笼养与网养差异分析

1.水位和料位差异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7d网养的饲养密度更小,料位和水位更多;而7d后随着笼养分群完成,网养和笼养的饲养密度相当,但是网养的料位与笼养差异较大,只有笼养的1/3左右;因此后期网养的料位不足,很多肉鸭可能采食量不够,每个栏位内肉鸭的均匀度相对较差,影响整体料比。

采食竞争:笼养采用标准化食槽布局,鸭只密度分布均匀,每只鸭的采食机会相对均等。而网养环境下鸭群呈群体分布,易形成采食位点竞争,导致个体摄食量差异扩大。实验数据显示,网养群体中约15%-20%的弱势个体因采食不足,导致群体整齐度下降,全群料比上升。

2.饲喂方式差异

网养采用的是料线+料筒的方式,每次从前往后打料时,只能等到前面料筒打满才能往后依次打料,并且随着前面肉鸭的采食,料桶内饲料会持续补充。这样可能会存在前端肉鸭已经采食结束了,料筒中还剩余较多饲料,而后端饲料不够的情况;从而引起前端饲料过多的浪费,后端饲料少,采食不足的情况,前后端体重差异大,均匀度差,也会影响料比;

另外与笼养相比,笼养可以通过调节行车下料量减少每次打料量,从而实现少打料勤打料,肉鸭每次都能采食到新鲜的饲料。一般到养殖后期,笼养每天打料次数可达4-6次,但是网养一般后期每天打料1-2次,肉鸭采食到最后,饲料不再新鲜了,而且料桶中的饲料容易撒料,造成饲料的发霉和浪费。

3.棚舍环境差异

舍内有害气体差异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看到,网养5舍漏粪板边缘会积累很多粪便,如果上面再叠加上垫网,粪便几乎都漏不下去,棚舍内的异味较重,而且我们也用设备检测了网养棚舍和笼养棚舍空气中氨气(NH3)含量,从图中可以看出,19日龄后网养4舍的氨气浓度持续高于笼养1舍。


舍内温度差异


分析1舍和4-5舍的温度差异,可以发现,网养4和5舍的高温和低温都要高于笼养1舍,网养舍的整体温度高于笼养舍,在5-6月份外界温度较高时,棚舍内温度升高,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散热困难,肉鸭通过大量饮水调节体温,从而影响养殖成绩。从下图也可以看出,21日龄后网养4-5舍的饮水量高于笼养1舍,说明网养舍的肉鸭应激较大,需要通过大量饮水进行降温。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