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笼养肉鸭前后体重差异的原因分析(上)
日期:2025-07-3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 字号:
- [大]
- [中]
- [小]
随着肉鸭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是在养殖土地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很多集团公司大力推广立体笼养肉鸭。但是相对肉鸡而言,立体笼养肉鸭各方面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立体笼养肉鸭前后体重的差异”这一问题备受大家关注。
通过使用信得与鸭高创联合研发的自动称重系统,我们发现了肉鸭在养殖过程中其体重的确存在前后差异的情况。以下图某立体笼养肉鸭28日龄体重为例,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哪一列,其棚舍前端体重明显高于后端,如果差异过大,会影响肉鸭整体养殖的均匀度。但是前后端体重差异的成因复杂,涉及环境、管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本篇文章将对其原因进行初步解析,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减少棚舍前后端肉鸭体重的差异。
一、前后温度差异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前后温差显著。例如,纵向通风时,前端鸡群产生的代谢热量随气流向末端移动,同时笼体结构阻隔和风机负压不足导致热量在末端堆积。研究显示,舍内前后温差超过3℃时,后端鸡群体感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约8%-12%。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舍内的温度传感器也可以发现,棚舍前端和后端温度相差1℃,温度升高其更多的养分会用于热调节,而非肌肉沉积。并且肉鸭的羽毛较厚,在棚舍内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前后端温度的差异影响更大。而且立体笼养肉鸭的上中下三层的温度也存在差异,一般中层温度更高。这样看,后端在纵向的温度和横向的温度都比较高,会导致后端的整体均匀度较差。
立体笼养肉鸭棚舍前后温度差异情况
二、前后风速差异
笼养系统风速分布不均,前端风速可达2.5m/s,后端因阻力降至0.5m/s。风速差异导致体感温度偏差(每0.5m/s风速变化相当于温度±1℃)。前期我们测定了春季立体笼养肉鸭的笼内风速,笼具为2m*2m,从图中以看出,从第31笼到第36笼,笼内风速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果是夏季高温季节,后端的低风速无法将笼内的热量带出去,会影响肉鸭采食,从而影响肉鸭体重。
通过环控系统我们很容易会发现棚舍前端和后端温度差异及风速差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测定,发现了前端和后端在采食和饮水上的差异更显著。
三、前后采食差异
1. 后端鸭群等待时间长导致应激消耗
目前立体笼养肉鸭的棚舍整体长度在80-90m左右,一般使用行车设备从前往后打料,整个过程需要20-30分钟,当前端打料时,后端肉鸭会出现社会性应激,产生采食焦虑,体内皮质醇等激素增加,其等待期的活动量也增加,会消耗一部分的能量。
2. 采食竞争中的生理劣势
后端鸭群因焦虑在料槽释放后疯狂抢食,会导致前5分钟采食速度过快(>120g/min),导致饲料外溅损失率达8%~10%,并且其采食过快可能会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会使得后端鸭群饲料消化率比前端低5%~7%。
四、前后饮水差异
1.前后端水流量差异
后端水线因水压不足(<15 kPa)导致出水速度下降,乳头堵塞率增加30%,这会导致后端肉鸭饮水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我们从临床数据也发现,控料时,鸭群整体饮水量较少,此时前端水线乳头流量比后端高2mL/min;当打料时,鸭群整体饮水量升高,其前端水线乳头的流量比后端高10mL/min。
2.前后端水温差异
通过检测水线的水温发现,在肉鸭控料阶段,饮水较少,其水线水温接近于棚舍内的环控温度,从更细致的数据来看,前端与后端水温差2℃左右;在夏季高温季节,棚舍整体温度较高时,前后水温差异在5-7℃左右,后端水温高,肉鸭不能通过饮水散热,会降低其饮水量,也影响其采食行为。
3.前后端水质差异
家禽饮水污染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前期研究发现,发现鸡场饮水用的污染严重,并且从水源输送到水线过程中,其污染程度加重。在棚舍中,随着水从水线前端到后端的输送,其细菌含量增加。如图所示,后端的肉鸭饮水中细菌含量是前端的30-50倍,后端肉鸭肠道疾病发生概率增加,其面临的疾病应激消耗增加,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