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笼式养殖技术

聊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日期:2025-07-3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字号:
[大]
[中]
[小]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  

霉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极易生长繁殖。饲料中常见霉菌大致分为 :曲霉菌属、镰刀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 

霉菌毒素是由各种霉菌产生的天然有毒的次级代谢物,可以产生于田间作物,也可在饲料原料或饲料仓储、运输、生产、使用等环节产生。饲料原料或饲料中常关注的霉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等。 

二、霉菌毒素的特性     

稳定性:具有极强稳定性,可耐高温耐加工等,如黄曲霉毒素耐高温280℃,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只能杀死部分霉菌,但并不能破坏霉菌毒素。 

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例如,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但是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它的毒性可能显著下降。 

协同性:各种霉菌毒素的同时存在能加重霉菌毒素的毒性,出现1+1>2的危害。 

高效性:很低的浓度即能产生明显的毒性,百万分之一(ppm)或十亿分之一(ppb)。 

富集性:很难被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作用灭活,可在生物链中不断富集,例如,残留在土壤中的霉菌毒素会被后来种植的谷物所吸收。 

三、饲料原料或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

数据引自: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

四、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现状  

刘建高等2021年分别对3166、3335和1407个饲料原料样品进行AFB1、DON和ZEN含量检测(样品来自饲料厂或者养殖场)。结果显示,样品中AFB1、DON和ZEN总污染率分别为 79.2%、90.0%和 82.2%,分别有 6.8%、2.3%和 12.2%的样品中 AFB1、DON 和ZEN 浓度超过我国饲料卫生标准。AFB1在花生粕超标率高达19.6%;DON在玉米胚芽粕中的超标率为24.0%;ZEN在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粉中的超标率分别高达56.3%和60.0%。

五、饲料霉变的危害  

饲料霉变的危害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养殖效益:
一是降低饲料的饲喂价值,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会消耗饲料大量营养物质,以及会产生异味、苦味,影响饲料适口性;
二是霉菌毒素直接影响动物生理机能,对肝肾、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脏器系统产生损伤及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反应,轻者影响生产性能,重者发生急性中毒死亡。

六、霉菌毒素常规检测方法  

1.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 

特点:简便快速,无需复杂设备,5-10分钟内得到结果。 

适用场景:定性不定量,适合企业初筛使用。 

2. 荧光定量法 

特点: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15分钟左右得到结果。 

适用场景:定量检测,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产品初步质量控制。 

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特点:操作较荧光定量复杂较液相色谱简单。 

适用场景:定量检测,准确度略低于HPLC法,但高于TLC法,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初步质量控制。     

4. 薄层色谱法(TLC) 

特点: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检测灵敏度差,耗时长。 

适用场景:早期检测方法,但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 

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特点: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国标支持,检测范围广;但昂贵,前处理方法繁琐,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适用场景:仲裁法使用,大型企业饲料原料和产品质量控制。 

6.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特点:高特异性和灵敏度,仪器昂贵,操作步骤复杂。 

适用场景: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但使用较少。 

7. 近红外光谱法(NIR) 

特点:研究阶段,实际应用中限制多。 

适用场景:研究开发阶段。 

8. 金标试纸法 

特点:简便快速,无需复杂设备,现场检测方便。 

适用场景:实验室和现场快速测定,但准确度和精度需进一步研究。   

七、霉菌毒素控制措施  

  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者降解剂只是一种弥补手段,治标不治本,最有效的措施还是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把控好饲料原料,控制好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以及储存过程。
  源头控制:一般霉菌毒素污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受区域气候影响)与品类属性,可根据不同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几率不同以及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案。在新原料上市前可到生产地进行提前取样摸排,如果区域整体毒素偏高,考虑剔除供应范畴,部分原料如花生饼(粕)之类的高风险原料,最好每批必检,部分原料如面粉、豆粕等原料可根据货源或供应商信誉等进行抽检。
  储存控制:储存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湿度变化,对霉变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应尤为注意夏季的仓储管理。对于饲料厂仓库内原料,应注意防潮与防晒,尤其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注意房顶漏水及地面积水,对于筒仓内原料应定期进行开仓通风,严格控制入仓原料水分及破碎粒,定期抽样查验其颜色、气味及质地等的变化。同时,养殖场也应注意饲料的储存环境,对于袋装饲料,应放于阴凉干燥处,禁止放在室外暴晒;对于散装料塔,可喷涂隔热反光材料,多项试验表明,养殖场料塔喷涂反光隔热材料后,与不喷涂料塔相比,塔内温度能降15℃-20℃左右(ps:饲料厂的筒仓也可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夏季棚舍内湿度一般高达80%-90%,极易引起饲料霉变,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净槽。
  生产控制:先进先出是饲料厂使用原料的最基本原则,尤其在夏季更应注意原料的新鲜度,防止发霉、变质。加强对生产设备进行勤清理,尤其是调制器、制粒机的锅巴料以及各类仓的仓壁料,防止这些料在设备内长时间滞留后发生霉变。
  运输控制:袋装运输车在夏季可加盖遮阳网或篷布,防止饲料暴晒,水分漂移、高温,引起发霉。下雨天必须使用篷布密封完全,运输车厢要清扫干净,防止积水。
相关附件: